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遏制過度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勢緊迫

2012-01-09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馬盛德8日在北京大學表示,對非遺項目的開發利用要有節制,把握好適當的“尺度”。遏制過度開發、盲目開發、甚至大肆濫用現象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一個緊迫任務。

    在8日舉行的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活化”分論壇上,多位專家呼吁加強對非遺核心文化內涵的保護,避免機械化生產、過度商業化對其造成的影響。

    “不能像開發小煤礦一樣粗野地開發有著悠久歷史和較高文化價值的非遺項目。”馬盛德說,在一些地區,對于非遺保護的理解出現嚴重偏差,一味追求產品數量、經濟效益,忽略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核心技藝和文化內涵的認識。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田青說,中國傳統戲劇的舞臺布景十分抽象,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寫意”韻味。而現在的一些商業演出向西方的“歌舞劇”學習,把舞臺布置得如同實景,與中國傳統文化核心不符。

    專家指出,近年來市場上出現的一些印刷品唐卡,成本低廉、工藝粗糙,嚴重沖擊了傳統的以珍貴的天然礦物作為原料、手工繪制的唐卡藝術市場。手工繪制的唐卡生產周期長,投入成本高,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和收藏價值。在生產中進行“祭拜”“洗禮”等儀式都體現了人們對民族文化的虔誠之心和敬畏之感。但印刷品唐卡則完全喪失了這些文化內涵,也就喪失了唐卡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最核心、最有價值的地方。

    專家提倡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對非遺進行保護,針對傳統技藝、傳統醫藥中的藥物炮制工藝、傳統美術類等具有生產性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應在不違背傳統手工生產規律的前提下進行保護和發揚。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