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曾多次前往彭澤核電項目作核電學術報告。昨天下午,葉奇蓁告訴早報記者,負責彭澤核電項目的人員曾經告訴他,做環評的時候已經考慮到安徽這邊,“環評是不考慮省界的,只考慮影響范圍的。按照我國環保方面的相關法規,在興建核電廠之前,可能影響的范圍都應該考慮到。負責彭澤核電項目的人員也多次跟我講,核電廠位于三省交界點上,比較復雜,在環評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方方面面的意見。”
本是一衣帶水的鄰居,卻因一個項目紅起了臉。
去年11月底,安徽望江縣人民政府以政府公文的形式,向上級部門遞交報告,措辭強烈地懇請上級部門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真實情況,取消江西彭澤核電項目。
與此同時,彭澤核電項目所在地的彭澤縣親密接觸該項目,并在各方面予以全力配合。
目前,江西彭澤核電項目的建設、營運和管理工作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江西核電有限公司負責。該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19日,系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全資子公司。
江西彭澤核電項目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馬當鎮境內,廠址北臨長江,與安徽望江縣僅一江之隔。
中電投江西分公司官網顯示,目前,江西彭澤核電項目一期工程包括“安全評價”和“環境影響評價”在內的項目“兩評”報告(選址階段)已正式獲得國家環保部、國家核安全局的批復,一期工程1、2號機組場地平整工作正在進行中。作為中國首批內陸核電廠址,江西彭澤核電站首臺機組計劃2015年并網發電。
不過,這項旨在為江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提供核電動力的核心工程、頭號工程,能否順利開工建設,仍存在巨大懸疑。來自安徽望江官方及民間的反對聲音無疑給彭澤核電項目的順利開工又突生一個變數。
望江“上書”將報發改委
昨天上午11點左右,一位微博名為“簡若素1990”的網友發微博稱,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以政府文件的形式發出《關于請求停止江西彭澤核電廠建設的報告》,報告中指出江西彭澤核電項目在選址評估、環境影響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具體包括項目規劃限制區內的人口數據失真、核電廠廠址地震標準不符、核電廠鄰近工業集中區、項目建設民意調查走樣等。該微博還附上了政府文件的掃描圖片。
早報記者隨即聯系了望江縣政府多位工作人員,核實了這份編號為望政[2011]56號、由望江縣縣長王進簽發的文件《關于請求停止江西彭澤核電廠建設的報告》的真實性。
昨天下午,望江縣發改委主任余澤紅告訴早報記者,這份去年11月15日遞交給安徽省發改委能源局的報告目前還沒有得到省里的具體回復,“省里已經答應將我們這個報告向國家發改委上報,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向上級部門反映”。
在這份報告中,望江縣人民政府首先稱,彭澤核電項目與該縣僅一江之隔,包括縣城核心區域在內的該縣多個鄉鎮處在核電廠的規劃限制區內,根據有關法律規定,該縣是環境權益方,有權對該項目建設提出意見。
緊接著,該縣政府立即表明己方態度:“鑒于該項目在選址評估、環境影響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為維護全縣人民的合法權益,經咨詢有關知名專家,我縣請求取消彭澤核電項目。”并列出項目前期存在的問題和建成后存在的隱患兩方面的理由。
在項目前期存在問題方面,望江縣政府指出存在四大問題:人口數據失真、地震標準不符、鄰近工業集中區和民意調查走樣等。
而在項目建成后的隱患方面,望江縣政府認為,彭澤縣是長江流經江西境內的最后一站,核電廠建成后,江西沿江城市均處于核電廠上游,安徽省800里皖江流域60%以上處于該核電廠下游,“核電廠運行產生的有害氣體和液體將嚴重影響下游省市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望江則首當其沖”。
以人口數據失真為例,望江縣政府引環保部《核動力廠環境輻射防護規定》,廠址半徑5公里規劃限制區內如有1萬人以上鄉鎮、半徑10公里范圍內如有10萬人以上城鎮,都不宜建核動力廠。“在核電廠項目所在地半徑10公里范圍內,涉及我縣華陽鎮、楊灣鎮、太慈鎮等多個鄉鎮,其中華陽鎮是我縣城關鎮,位于項目所在地半徑3.2公里至10.9公里范圍內,常住人口17萬人,流動人口3萬人。”望江縣政府稱,彭澤核電項目在2006年上報的評估材料中,稱華陽鎮人口為24110人,2008年又改為45280人,這些數據“嚴重失真”。
望江民間反對聲頓起
除了望江縣政府方面的努力以外,望江民間也積極行動起來,要求取消彭澤核電站的建設工作。
去年12月20日,在望江縣政府向上級部門遞交停建報告一個多月后,原中共望江縣委副書記、縣政協主席汪進舟,原望江縣法院院長方光文,原望江縣人大副主任陶國祥,原華陽鎮黨委書記王念澤4人向國家有關部門遞交了陳情書。
余澤紅告訴早報記者,這份陳情書是他們4位老同志以個人名義遞交的,據其了解,“現在已經遞交到了國務院領導手中”。
在這份陳情書中,汪進舟等人從核電廠的選址評估、環境影響、安全分析三個方面,提出停建的事實和理由。在事實與理由的具體內容上,該陳情書與望江縣政府遞交的報告有一致之處,但在行文上更為動情。
“鑒于核電廠半徑5公里的規劃限制區內有我們縣的一半人口,半徑10公里范圍內是我們縣華陽鎮,作為環境權益方的公民,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對此是有權表示贊成或反對的。
陳情書還稱,翻開中國地圖,可以清晰發現,彭澤核電項目廠址,是處在江西長江岸線南岸最末端,處于贛、皖、鄂三省交界處。“核電廠在運行期間的氣態污染,在50公里半徑范圍內,對江西的環境影響面積估算不過40%,其余都排到省外;其液態污染對江西的環境影響為零,百分之百的廢水都排到下游省界外,望江40公里長江岸線將首當其沖。”
“像內陸長江流域的彭澤核電項目,如果一旦發生核安全事故,遭災的就不僅僅是我們望江,還有安徽的八百里皖江,以及下游的長江三角洲。
望江本地最大的網絡論壇“望江論壇”也在熱烈討論彭澤核電項目,眾多望江網友對于在人口密集區建設核電站表示了擔心。
任職望江縣科協的王志鴻也在其新浪微博上積極發帖、轉帖,呼吁大家關注彭澤核電項目的安全性問題。他告訴早報記者,現在望江官方、民間都非常關注這個項目,都對第三代核技術的安全性充滿疑慮。
彭澤:環評安評符合規定
對于望江方面的反對聲音,彭澤縣發改委副主任、核電工作辦公室主任胡斌對早報記者表示,彭澤縣政府協助中電投江西核電公司所在的環評、安評并非隨意作出的,而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做的。
“現在確實有不同的聲音,但不能因為有一點不同的聲音,我們就不去做這件事。我們要看事情的主流。這是國家戰略,不是江西一個省的戰略。”胡斌說,彭澤核電項目發電后也不是歸江西一個省用,而是供整個華東電網用的。
胡斌表示,環評工作是前幾年做的,當時望江方面包括華陽鎮的黨委書記都知道,“我們又不是偷偷摸摸做的,有照片,有通信方式的,不存在不知道的問題。”胡斌分析,望江方面現在反對這件事,可能和有些領導更換了有關,“新上任的官員又覺得不合適了。”
“望江和彭澤臨近,現在這么反對,以后還怎么來往呢?”胡斌說。
望江:核電廠“偷著”調查
據江西省九江市政府信息公開官方網站資料顯示,彭澤核電站第一次公眾意見調查采用“公眾調查問卷”的方式,由江西核電項目籌備處和當地政府共同組織發放并收集,并經九江市環境保護局監督,調查時間為2006年11月27日到2006年12月14日,所調查的公眾包括江西彭澤核電項目工程建設相關的利益方代表及廠址周圍的民眾。
調查結果顯示,對該工程建設所持態度中,有96.99%的人表示支持,認為該工程建設對其工作(居住)環境無影響的所占比例為88.96%,約有93.98%的人認為核電是一種清潔、安全的能源。
2008年2月26日至3月9日,彭澤核電項目進行了第二次公眾意見調查。
不過,在遞交給上級部門的報告中,望江縣政府指責彭澤核電項目進行的民意調查“走樣”。望江縣政府指稱,2006年5月、9月,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望江縣、鄉兩級政府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彭澤核電項目實施方、彭澤縣發改委、馬當鎮政府四次到我縣華陽鎮磨盤村開展公眾意見調查,而沒有調查規劃限制區內的其他村和社區,民意調查存在明顯局限性,不能全面反映民意。
“據了解,在我縣磨盤村的民意調查中,彭澤縣相關部門沒有向調查對象說明調查目的、作用等情況,有悖于民意調查的公開透明原則。”望江縣政府稱。
汪進舟等4位退休干部在陳情書中細致描述了他們所了解到的公眾調查細節。調查者通過彭澤縣馬當鎮湖西村支部書記何某找到其熟識當時的磨盤村支部書記韓某等人,每份調查表憑身份證簽字后可領取一份約50元價值的紀念品,如牙膏、洗衣粉、肥皂、洗發水之類,每次搞100份左右的問卷。
“老百姓不明就里,有的一人帶全家四五個身份證就填了好幾張調查表,相應地也就得了好幾份紀念品。給村干部的報酬除了紀念品外,還有整條香煙和在酒店吃飯。”陳情書稱,在第一次調查中,有村民表示反對,調查的人當場就把調查表給撕掉了,由此可知,他們上報的“對該工程所持態度中,有96.99%的人表示支持”的結論是怎么得來的。
核電項目的安全疑慮
除了公眾調查準確性的爭議外,核安全也是望江方面的關注點。
無論是在望江縣政府的報告中,還是在4位退休干部的陳情書中,核電廠的安全問題都是他們共同關心的大問題。
望江縣政府在報告中對核電廠建成后的安全防范充滿疑慮:“首先,彭澤核電項目采用的是第三代核技術,目前該技術還只停留在實驗理論層面,沒有正式投入使用。其次,我國在核安全和核輻射安全方面至今仍未立法。第三,彭澤核電項目屬于環境跨界廠址,從環境影響角度看,我縣處于安全防護圈內,從行政區域角度看,我縣又被排除在外,目前我國跨省、跨市縣核應急機制尚未建立。”
望江縣政府表示,彭澤核電項目安全防范難度很大,核安全很難保證。
4位退休干部的陳情書則認為,核電廠發生安全事故的概率雖然很小,一旦發生就是毀滅性的,而第三代核技術也不是萬能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承認,目前全世界沒有正在運行的應用第三代核技術的已建成核電廠,“但從最新的理念、專家評估以及其采取的安全措施來說,彭澤核電項目的運行安全能夠得到安全保障,比現在全世界正在運行的核電站安全性還要更好一些”。
“任何一個新東西總要有人做第一次。沒建設過的東西,大家對它不放心是可以理解的。”葉奇蓁說,要消除望江民眾的疑慮需要專家們去溝通,去交流。
江西核電:評估涵蓋望江
昨天下午,就望江縣政府報告提及的相關問題,早報記者致電負責建設彭澤核電站的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江西核電公司。該公司辦公室工作人員在答復時表示,國家對核電廠的建設一直以來高度關注、高度重視,所以對核電廠的建設要求是非常高的,相關程序的規定也非常到位,“彭澤核電項目的建設一直在按國家的要求,一步步在推進、在開展,環評、安評的工作也是由具有專業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在做。”
“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我們在環評、安評時已經涵蓋了望江方面,我們的環評、安評報告也通過了國家核安全局的審查。”該工作人員表示,“我不能說,望江方面說的不對,但我可以說,我們所做的都是按照國家的要求,盡責負責,認真準確地完成工作。”
不過,對于望江方面在報告中提出的人口數據失真、地震標準不符、鄰近工業集中區和民意調查走樣等具體問題,該工作人員表示,沒有看到望江方面的報告,無法對這些問題作出回應。
葉奇蓁曾多次前往彭澤核電項目并作核電學術報告。昨天下午,葉奇蓁告訴早報記者,負責彭澤核電項目的人員曾經告訴他,做環評的時候已經考慮到安徽這邊,“環評是不考慮省界的,只考慮影響范圍的”。
“按照我國環保方面的相關法規,在興建核電廠之前,可能影響的范圍都應該考慮到。負責彭澤核電項目的人員也多次跟我講,核電廠位于三省交界點上,比較復雜,在環評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方方面面的意見。”葉奇蓁表示,國家環保部、國家核安全局等有關主管部門在審批時必然也會考慮到這些問題,“國家法規是全國通行的,不可能任由江西省把臟東西扔給別人就不管了”。
生態經濟區頭號工程
江西省對彭澤核電項目寄予厚望。
彭澤核電項目距彭澤縣城22公里,距九江80公里,距南昌170公里,靠近鄱陽湖入江口。在江西省的規劃中,彭澤核電項目被列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頭號工程”,投資約600億。
據新華社此前的報道,江西省要求把彭澤核電項目作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兩核一控”(彭澤核電項目、萬安核電廠和鄱陽湖生態水利樞紐工程)的關鍵工程、核心工程、頭號工程來抓。為此,江西方面還興建了彭澤至湖口高速公路,作為彭澤核電站的主要配套交通工程。
去年12月,《中國經營報》報道稱,對江西而言,彭澤核電已是“萬事俱備”,只欠“國家政策明朗”的“東風”。
為了盡早給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提供“核動力”支持,江西明顯加快了彭澤核電項目的建設進程。彭澤縣一位參與核電項目管理的官員稱,“作為江西有史以來總投資最大的重點工程,建設彭澤核電站是幾代彭澤人、九江人、江西人的夙愿”。
按江西的設想,彭澤核電三期6臺機組運行后,年發電量達600億千瓦時,超出目前江西全省發電總和。此電量相當于消耗2000萬電煤的發電量,江西借此可實現節能2000萬噸標煤等目標。
該報道稱,這項旨在為江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提供核電動力的核心工程,能否順利開工建設,仍存在巨大懸疑。
就在此時,來自安徽望江官方及民間的反對聲音無疑給彭澤核電計劃的順利開工突生變數。
爭議:復雜的利益關系
對于此次望江、彭澤方面的爭執,葉奇蓁分析,雙方可能因為溝通不暢才導致目前的局面。
昨天下午,中電投江西核電公司辦公室工作人員在答復早報記者的問詢時也表示,他曾聽說過望江方面的反對聲音,“但只是聽說,望江方面從來沒有和他們直接聯系過,表達過反對意見”。望江縣政府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也多次提到會向其所在的安徽省相關部門反映情況,并沒有直接和彭澤核電項目或彭澤縣交涉的計劃。
爭議背后的利益或許更值得關注。
葉奇蓁曾經同彭澤縣四套班子領導和科級以上干部座談,彭澤縣領導告訴他,第一,彭澤堅信核電是安全的;第二,彭澤是要建并歡迎核電廠的。“他們希望我把這兩句話帶到北京。”葉奇蓁說。
《九江日報》曾經描述過一個創紀錄的“彭澤速度”:為了支持江西核電事業,彭澤縣馬當鎮湖西村和船形村的482戶村民,揮淚離別故土,在短短7天時間內,全部搬出居住了幾代人的老屋。據一位參與彭澤核電項目建設的核電專家介紹,7天搬遷482戶,彭澤創造了我國核電建設新的搬遷速度。
原彭澤縣委書記王利曾說,核電項目是決戰工業、加快趕超的“變速箱”,是彭澤發展歷史上面臨的最大機遇。
《中國經營報》去年12月的報道稱,據中電投有關人士計算,彭澤核電項目建設期每年可增加約5000萬元的建安稅(建筑施工時的營業稅),四臺機組全部建成后每年可納稅約30億元。彭澤目前的財政收入僅為5億元,千億元核電產業運行后將促使彭澤經濟“核裂變”式發展。
汪進舟等人的陳情書引用宣傳材料稱,彭澤核電項目建成后,江西省得到的是相當于目前發電量總和的電力,九江市得到的是千億元投資動能,彭澤縣得到的是每年一二十億元的稅收。“像這樣不顧相鄰地區的利益,用自己較小的環境代價,換來巨大經濟好處的核電布局,我們表示反對。”陳情書說,這次陳情是一次力量懸殊的博弈,“我們面對的既有央企核工業集團的經濟力量,又有一個縣、一個市、一個省地方政府的行政力量”。
對于核電廠帶給彭澤縣的收益,葉奇蓁分析,彭澤縣好處多多,“建設時有地方稅,建成后也可以收取地方稅,還可以解決當地就業問題,帶動當地各行業的發展。”
“但這些對于某些地方的發展就不起作用了,比如安徽望江。”葉奇蓁說,安全性只是科學問題,利益問題就更復雜了。
彭澤核電項目大事記
“八五”期間(1991-1995年)
江西核電廠被列為國家核電前期工作計劃項目。
1996年
原電力部會同核工業總公司對1992年編制完成的《江西核電廠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審查,這是內陸省份第一個通過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的核電項目,并優先選擇了彭澤帽子山廠址。
2005年9月
江西省政府授權江西省發改委與中電投集團公司簽署了《建設江西核電一期工程協議書》,正式啟動了彭澤核電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12月聯合上報《江西核電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
2008年1月
國務院核電領導小組會議決定,啟動內陸核電項目,明確江西彭澤核電作為首批啟動的項目,國家發改委把江西列入優先發展核電的三個內陸省份(江西、湖南和湖北)之一。
2010年5月
彭澤核電項目“兩評”報告(廠址安全分析報告和環境影響報告)獲得正式批復。
2010年7月
國家核安全局同意彭澤核電項目一期工程開始前期工作,生產臨建正式開工。
2015年
預計彭澤核電項目將并網發電。
據《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