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民生水利建設如何“加速”?

2012-02-29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水利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代替的基礎支持,是生態環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統。近年來,國家通過加大投入,加強與人民群眾直接相關的民生水利建設,大大改善了生態環境,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但是,由于歷史欠賬較多,當前我國民生水利基礎依然薄弱,民生水利建設任務仍然繁重。在防洪保安方面。目前大多數中小河流未進行有效治理,有的僅能防御3-5年一遇洪水,有的甚至未設防;在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方面。按照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十二五”規劃,還要解決約2.4億農村居民的安全飲水問題;此外,現有的灌排措施工程壞損率高,大型灌區的骨干建筑物壞損率近40%,田間工程配套率僅約50%,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亟需加快推進。

    那么,如何盡快補上這些歷史欠賬,加快推進民生水利建設大發展,關鍵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加大水利資金投入。要進一步提高中央和省級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用于水利建設投資的比重,大幅度增加財政專項對水利的投入。各地要按照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聯合下發的《水利建設基金籌集和使用管理辦法》的要求,抓緊制定水利建設基金籌集和使用管理的實施細則,拓寬水利建設基金的征收渠道,擴大規模。

    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搭建支持水利建設融資平臺,拓寬水利投融資渠道,特別是要落實好水利工程中長期政策性貸款和貸款財政貼息的政策,擴大水利工程貸款規模;要創造條件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水利建設,充分調動興修農田水利的積極性。

    二要加強工程建設管理。一方面要發揮好縣級在民生水利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強化組織實施。民生水利建設項目面廣、量大,縣市級政府和水利部門要切實做好民生水利的項目組織實施,組建專門的項目法人,加強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民生水利項目建設。

    另一方面要切實加強民生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確保工程質量。要健全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控體系,把責任落實到部門、項目法人、施工企業和監理單位,實行水利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堅決防止豆腐渣工程。

    此外,還要加強統籌協調,強化監督檢查。各地要切實落實地方建設資金,并對項目建設進行全過程監督,及時掌握項目進展情況,把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利問題作為頭等大事,促進水利發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