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中國網事)“半拉子”調查:為何總倒在徹查追責“最后一公里”?
“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加強行政監督、民主監督、輿論監督”。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有關表述引起了網民強烈共鳴。
網民們反映,近年來一些經媒體曝光的違規違法事件,有關政府部門雖然成立了調查組,但是一些調查往往變成了“半拉子”:在向社會公布結果和真相上遮遮掩掩、拖拖拉拉,甚至不了了之,離公眾期待的徹底查清問題、追責到底常常有距離。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梳理出一些引起全國關注的事件的“半拉子”調查,與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共話如何“將調查進行到底”。
“半拉子”調查三個怪現象
有網友總結了近年來一些“半拉子”調查的三個怪現象。
現象一:只打雷不下雨,說調查卻沒結果。投資87億元的甘肅天定高速公路,通車半年就大修,此事經媒體曝光后,甘肅省成立聯合調查組至今已近半年,仍然沒有結論。
現象二:避重就輕、舍卒保帥。鄭州市一經濟適用房用地建起別墅群,當地官員質問前往采訪記者“是準備替黨說話,還是替老百姓說話”。鄭州市政府成立的聯合調查組,僅僅處罰了房地產開發公司,而對這一事件負有重要責任的鄭州市的規劃局、房管局等部門相關責任人卻逍遙法外。網友們稱這個調查組“罰商不罰官”。
震驚全國的羅彩霞被人頂替上大學事件,雖然有人被判入獄,但是大學招錄環節和戶口遷移環節相關人員未被問責,調查組的調查結論引起網友廣泛質疑。
現象三:有耳聽不清,睜眼看不明。去年4月,黑龍江省雞西市發生一起礦難瞞報事件。新華社記者千里迢迢趕赴現場調查已經獲得實證,雞西市政府成立的調查組調查4天沒有進展,而黑龍江省有關部門成立的調查組介入后一夜破案,證實礦難至少造成9人遇難。
“半拉子”調查的背后原因耐人尋味
“半拉子”調查往往會挑戰基本生活常識和大眾智商,調查結論也經常將社會悲劇演變成了鬧劇和戲劇。政府成立調查組絕大多數是針對具體事件,時間應不需要太長。但是,有的調查組久久沒有結論,有的是隔靴撓癢,更有甚者涉嫌隱瞞真相,其背后原因耐人尋味。
【網言網語】微博網友“天天下雨”說:“調查組已經成為個別地方政府應付媒體追蹤報道、轉移群眾視線的擋箭牌,遇到采訪就說調查組已經介入,請耐心等待結果。實際上就是拖延,把你熱情磨完,耐心耗盡,現在社會熱點此起彼伏,只要媒體不再報道,過幾個月后,大家也就不再關注了。”
網友“方小晶”說,個別調查組出現了“老子調查兒子,舅舅調查外甥”的怪現象,這種“近親調查”怎么能真正調查得下去?
【代表委員點評】全國人大代表康厚明認為,對一些牽扯面比較廣、原因復雜的事件成立調查組,本來是政府了解真相十分有效的工作方法。雖然難以肯定是在保護誰的利益或者出于什么目的,但是,“半拉子調查”傷的是民心,損害的是政府威信。久而久之,調查組就會變成“狼來了”故事的翻本,其結論也會失去權威性。
全國政協委員謝德體說,近年來,網民用“躲貓貓”、“樓脆脆”等語言,來概括令人沉重的悲劇,實際上是對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半拉子調查”的調侃。諷刺之中蘊含著對“半拉子調查”的無奈和不滿。
代表委員建言“將調查進行到底”
安全生產事故或者違規違法事件發生后,地方政府往往高度重視、積極處理,責成相關部門立即成立調查組,并信誓旦旦言之鑿鑿,“查清真相、絕不姑息”。但是,一些地方政府成立的調查組經常有始無終,百姓對于工作進展、調查結果等經常一無所知,數月半年之后,調查組是否已經解散也無從知曉。
【網言網語】有網友說,有的調查組“調查”了很長時間都沒有任何結論,是水太深,調查不出來真相,還是知道真相不敢公布?總該有個結果啊!調查組成員有的提拔升職了,有的到齡退休了,調查組還在嗎?
【代表委員點評】全國人大代表白麗莎說:“調查組應該接受群眾監督,主要成員有必要在當地媒體上公布。適時將工作進度、階段性調查結果公布于眾,并及時吸納群眾意見。”
全國政協委員潘復生說:“實行回避制度、吸收第三方成員加入也是必要的,這可以增加調查組調查結果的客觀性和可信度。調查組應該就最終調查結果接受當地人大部門的質詢。調查結果不公布,調查組就不能解散。”
代表委員還建議,對于一些社會影響惡劣的事件,除了成立調查組外,司法機關還應第一時間介入偵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