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劉忠軍:推廣自體血回輸技術緩解"血荒"

2012-03-10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2011年下半年以來在很多地區出現的“血荒”現象受到社會關注,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任劉忠軍提出,近期內通過某些技術措施的推廣,例如外科手術中患者自體血液回輸技術的應用,將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血荒”。

    劉忠軍告訴記者,我國臨床血液供求關系緊張的情況已存在多年。近幾年來,每年都有一段時間出現因血源短缺而使外科手術或相關醫療不能正常施行的現象,被稱為“血荒”。“血荒”現象成因較多,徹底破解是一項系統工程。

    他說:“因為‘血荒’,不少患者的手術被迫延誤,有的患者為了能及時手術,只好動員幾位甚至十幾位親友從外地趕來獻血。”

    據劉忠軍介紹,“術中自體血回輸”是指在外科手術過程中,將患者手術創口的出血進行收集、過濾,然后將過濾出的紅細胞再重新回輸給其自身的一項技術。以往術中創口出血多被遺棄,以輸入異體血液的方式來補充患者的失血。而在臨床實際中,對于不少種類疾病的患者,在接受外科手術時,如果應用自體血回輸技術可以完全避免或顯著減少異體血的輸入,從而節省大量寶貴的血源。自體血回輸技術受到患者歡迎,其從根本上杜絕了異體血輸入可能產生的過敏反應和某些病原體的傳播。

    術中自體血回輸技術問世已20多年,在我國應用也已超過十年,是一項成熟且操作并不復雜的技術。劉忠軍結合他所在的北大第三醫院說,醫院每年應用術中自體血回輸技術達數千例,節省血源達上百萬毫升,相當于節省了數千人義務獻血的血量。北京幾家應用這項技術較好的醫院,遇到血荒時受到的不利影響也明顯減小。

    “這一技術使用費用并不高昂,目前主要成本為一次性血液過濾裝置,每次收費標準為1500元至1900元。”劉忠軍說,這樣一個好的技術目前推廣的主要障礙是,在北京、上海等一些發展較好的地區已被納入基本醫保,但在國內不少地區仍然屬于自費項目。

    此外,缺乏合理的醫療收費體制,影響了各級醫院推廣該技術的積極性。他表示,按照目前術中自體血回輸的收費規定,醫院僅能收取一次性血液過濾裝置的成本費用,這就造成醫院在零收益的同時,還要投入相關人員培訓、醫療設備及醫療安全管理的成本。賠本經營使推行受阻。

    劉代表建議,在全國范圍內將術中自體血回輸項目納入基本醫保報銷范圍;制定自體血回輸技術的合理醫療管理收費標準,以補償醫院的相關投入。另外,鑒于目前已應用這個技術的各家醫院的管理方式與流程尚不盡相同,需要在醫療行政管理部門的協調下進行統一和規范。

    “這項技術的重要意義和顯著效益在公眾群體中的認知度還比較低,推廣和普及尚未得到全社會的廣泛響應,希望媒體多宣傳相關知識。”他說。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