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一項名為“中式卷煙特征理論體系構建及應用”的煙草科研項目。出現在科技部網站公示的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名單中。雖然到目前為止,還不能確定該項目是否能夠獲獎,卻還是引起輿論廣泛爭議。3月31日,中國控吸煙協會正式書面致函科技部及其獎勵辦,建議“叫停”該項目評獎,并稱將與相關部門溝通,持續關注此事。
公告顯示,此次參選的煙草研究成果的應用“提升了產品質量和市場適應性,近三年累計實現新增銷售收入1735.74億元,新增利稅1421.8043億元”,這些數據足以說明這項研究成果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十分可觀的。
然而,這項研究成果促進的卻是煙草消費的快速增長,可能帶來更多的煙民,是以付出更多社會成本為基礎的,損害的是更多公眾的健康,違反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法》第二十九條之規定:“國家禁止危害國家安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危害人體健康、違反倫理道德的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活動”,也違反我國已經批準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可能嚴重損害我國的國家信譽和國際形象。
事實上,近年來,由于控煙不力等原因,我國煙草行業屢屢被公眾和國際組織詬病,對于煙草研究成果的質疑也不是第一次。
眾所周知,煙草對于人們健康的危害是巨大的。據統計,我國現在每年因煙草之害而死亡的人數約在100萬以上,大大超過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占全國死亡人口總數比重的12%以上,是名副其實的危害人民健康和公共安全的“第一大隱形殺手”;我國此前承諾的至2011年1月9日室內公共場所和室內工作場所實現100%禁煙,迄今尚未實現;2008年的國際控煙大會上,我國被授予“臟煙灰缸”獎,“頒獎詞”是:“寧要漂亮煙盒,不要公民健康”。……這一切均表明,我國控煙形勢不容樂觀,公眾健康隨時都可能受到煙草的危害。
國家進行科技獎勵的目的是為了獎勵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調動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速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提高綜合國力,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具有很強的導向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講,科技進步不僅要帶來經濟效益,還要帶來社會效益,要為人類文明做出貢獻,而不是相反。鑒于此,對于一向有助于煙草消費快速增長卻不利于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科學研究參加國家科技進步獎評選,有關部門和專家一定要慎之又慎,在看到這項科學研究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考慮其帶來的社會效益,堅決不能使其成為某些利益集團牟利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