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別讓監管也藏在膠囊里

2012-04-18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4月15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曝光,河北一些企業用生石灰給皮革廢料進行脫色漂白和清洗,隨后熬制成工業明膠,賣給浙江新昌縣藥用膠囊生產企業,最終流向藥品企業,進入消費者腹中。最新消息稱,國家藥監局已經明確,嚴肅查處藥用空心膠囊鉻超標企業。(4月16日《新京報》、中新社)

    救人的藥品,結果變成了害人的毒品,膠囊里面的秘密讓人瞠目結舌。這種唯利是圖、為非作歹的企業,最終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但是難道監管部門沒有責任嗎,不應該為之承擔責任嗎?

    皮革明膠真正震撼我們的,不僅在于這些生產者毫無一絲職業道德,還在于他們的肆無忌憚。千萬不要以為這些不法生產者,是傳統理解的小作坊,只是躲在角落里偷偷地生產。浙江新昌縣儒岙鎮是全國有名的膠囊之鄉,年產膠囊一千億粒左右,約占全國藥用膠囊產量的1/3。央視記者在新昌縣走訪的多家膠囊廠,“都在暗中使用這種來路不明的白袋子明膠加工藥用膠囊”。這說明,使用“皮革明膠”是一種普遍現象。而在原料提供地河北衡水市阜城縣,這同樣并不是一個隱藏得較深的灰色產業。

    如此相對公開的產業,存在比較長的時間,監管部門竟然不知情,只是等到媒體報道后再來重視,這不是咄咄怪事嗎?難道監管也藏在膠囊里了嗎?有這樣的監管部門,還有什么不可能發生?維護食品藥品安全需要生產者有良心,同樣也需要監管者有良心;監管者良心缺位,生產者良心勢必 “跑路”,整個市場必然陷入一片混沌乃至陰暗之中。

    現在,國家藥監局已經表態,嚴肅查處超標企業。沒良心的生產者有人查處,沒良心的監管者有沒有人查處?雖然當前呈現的事實,尚不足以證明有權力尋租的現象,但對于眼皮底下的不法行為聽之任之、不理不問,起碼存在失職嫌疑。對于失職的監管者,難道就不應該有一點說法嗎?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