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國家預防腐敗局副局長崔海容表示,過去30年,中國共有420余萬黨政人員受處分,其中465人是省部級官員,僅2003年到2011年9年中,因貪腐被移送司法機關的就有42000余人。崔海容稱,民眾對防治腐敗成效滿意度由2003年的51.9%上升到2011年的72.7%。(5月15 日京華時報)
經(jīng)過幾年的防治腐敗工作,公眾滿意度上升到了72.7%,這是一個來之不易的成績,也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數(shù)字。一個上升到72.7%的滿意度,意味著反腐敗制度性構筑的基本完善,從反腐敗預防機關步入公眾視野,到近年來預防腐敗工作的深入,這些都是公眾滿意之基。
然而,即使是一個上升到72.7%的滿意度,我們?nèi)孕枥潇o看待。
首先,它只是一個中間“參照”,而非 “船到碼頭車到站”的“終點”。相比于前幾年,進步是客觀的,數(shù)字是顯而易見的,但只要“向前看”仍然能看到不足,以及公眾對反腐敗預防工作和遏止腐敗不滿意的地方。成績永遠是昨天的,公眾更希望看到下一步的新成績。
其次,腐敗預防工作僅是反腐敗工作的組成部分。預防性工作固然關鍵,懲處工作同樣不容低估,與腐敗工作相關的制度性完善,黨員干部德行操守教育,社會不良土壤的改良,政務工作的透明公開,都與反腐敗工作密不可分。一個前端環(huán)節(jié)的“進步”,也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如何未有窮期,對于反腐敗工作應永不言好。
最后,在腐敗預防工作上應更多些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再高的公眾滿意度也容易成為一個“易碎品”,上去不容易掉下來卻不難。一個細節(jié)的疏忽、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紕漏,都可能影響公眾整體滿意評價。因此,這就需要反腐敗工作人員始終兢兢業(yè)業(yè),始終保有一份成績面前的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