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當天舉行的“中國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研討會”發布調查報告顯示,41%的中國青少年獲取性知識的渠道集中在網絡,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社交網絡和論壇等。(9月27日《深圳晚報》)
性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所無法回避的話題,尤其是在性意識剛剛覺醒的青少年眼里,它會變得很神秘,令人困惑。而正是這種神秘和困惑,吸引著青少年迫切地去了解它、認識它,甚至是嘗試它。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對性都有些諱莫如深,甚至是刻意回避。
也正是因為如此,一些青少年只能通過其他渠道和途徑來實現自己了解性、認識性的目的,而網絡的海量信息和匿名性無疑能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陀^而言,通過網絡來了解性、認識性,也未嘗不是一種可供選擇的方式和途徑,起碼可以幫助青少年解決對性“一片混沌”的認識迷茫。
但問題的關鍵就在于,網絡上的信息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它除了教會青少年正確的性常識、性知識之外,還勢必存在大量包括性誘惑、性誘導的信息,甚至是一些涉及黃色、淫穢等不良信息的內容。而可能造成的后果是:部分青少年把性看作是一種罪惡,對其避之不及;部分青少年則可能對性躍躍欲試,但因為不良信息的誘導做出一些影響身心發展甚至違背公序良俗的事情。
很顯然,這兩種情況都無法稱得上是對待性的正確態度,甚至會成為少數人人生之路的隱患。而要改變這種現狀,最好的辦法就是以學校和家庭的科學性教育,來代替青少年的“網絡問性”。如果學校和家庭能夠通過正規、科學的性教育,提前幫助青少年消除對性的神秘和困惑心理,幫助他們樹立起健康、科學的性心理、性觀念,他們自然也就沒有了“網絡問性”的需要。
因此,如何給中國青少年補上科學、正規的性教育課程,是上到政府教育部門,下到學校和家長都必須認真考慮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