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是中關村發展的親歷者和長期研究者,為大家揭示了中關村崛起背后的秘密——不是copy硅谷,而是建立人脈;本書亦總結了在硅谷和中關村兩地跨區域創業成功案例的共同點,指出創業成功的第一要素也是人脈網絡。
《硅谷中關村人脈網絡》 王德祿,趙慕蘭,張浩/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為風險投資的一個組成部分,天使投資因其鮮明的個人對個人投資色彩具有很強的特殊性,其本身的基礎是發達的人脈網絡。天使投資人和被投資者之間,投資人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和互動。因此,往往會以天使投資聯盟的形式來加強天使投資人群體的人脈網絡聯系。
中關村企業家天使投資聯盟于2008年成立。這個由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籌備、中關村企業家發起的天使投資聯盟陣容龐大,吸納了近30年來中關村涌現出的各行業成功創業人士,由43位中關村企業家以自然人身份發起成立,除柳傳志、段永基、王小蘭等中關村第一代企業家外,聯盟成員還包括王文京、張征宇、劉迎建、馮軍、雷軍、嚴望佳等中關村第二代乃至第三代企業家。創始資本金約430萬元,重點關注軟件、能源、環保等高科技行業。
聯盟成立由相關領域企業家組成的專業委員會、決策委員會和顧問委員會,對項目進行投資審核和判斷,采取集體負責制的形式進行投資決策;通過決策委員會審批的企業將獲得聯盟50~100萬元左右的初始投資,聯盟成員享有對優秀項目和創業企業的優先跟投權;聯盟將對所投資項目的進展情況和效益展開全程跟蹤和輔導,并尋找更多風險投資和跟投資金,完善投資鏈和產業鏈。
這個投資聯盟將充分利用中關村聚集的智力資源、良好的創業投資環境、政府優惠政策和企業家資源,通過“投資+輔導”、“投資人+創業導師”的創新模式,幫助種子企業解決創業初期最棘手的市場經驗不足、管理團隊不完善等難題,并與“聯想投資”等專業投資機構銜接,為企業提供系統的、全方位的創業指導,培育出更多的成功企業。
天使投資機制是硅谷創業最有特色的方面,同時也是中關村最為缺乏、薄弱的環節。除去國內機制與法律條件的不成熟以及擁有創業財富的個人為數不多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我們缺乏一種人與人彼此間信任的社會文化。在硅谷,許多天使投資人對于投資對象的技術幾乎一無所知,他們往往通過對于創業者個人的考察來作出投資的判斷,這種考察甚至是在餐桌上進行的。一旦通過就立即給創業者開支票,而相關的合同甚至只需日后再補。一位傳奇的周姓老華人,通過這種方式投資了8家硅谷清華留學生初創的企業,絕大多數都取得了成功,獲利極其驚人。相比之下,并不是說中關村不懂得天使投資的重要,而是適宜天使投資模式的社會土壤仍然十分貧瘠。
中關村企業家天使投資聯盟的嘗試,雖然無論從資金規模還是培養信任文化來說,都沒有辦法徹底解決中關村天使投資缺乏的現實問題,但是有理由相信,終究會有越來越多的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群體崛起,并最終推動中關村信任文化的形式和創新產業的誕生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