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文明素質提升須破除法不責眾心態

2012-10-20  來源: 北京日報
[字體: ]

 “‘中國式過馬路’,就是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最近,這條調侃國人闖紅燈陋習的微博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共鳴,大家也紛紛藉此描述自己身邊的種種不文明現象:大聲喧嘩、亂扔垃圾、排隊加塞兒、開車搶行、公共場所吞云吐霧、一言不合拳腳相向……也許這些事我們自己也曾做過,也許對于這些現象我們早就習以為常,但無疑這些不文明行為干擾了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轉,透支著人與人之間的禮讓和尊重。

    文明的內涵很大很復雜,是現代社會需要遵循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同時又很小很簡單,體現在我們平時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許多人從一些發達國家游歷歸來,閑談中說起人家的公共場所、社會秩序,常常嘖嘖稱羨、贊嘆不已;再說到國人,總是一聲嘆息,感慨國人素質差,嚴重缺乏規則意識。可說歸說,當自己踏上祖國的土地,發達國家那一套似乎就被拋在了腦后,加塞兒、搶行不亦樂乎。因此,單純把不文明習慣歸結到國人素質上,固然有一定道理,但事情又沒這么簡單。

    講文明、守秩序,人人都知道是好事,也都羨慕別人文明的習慣和風氣,可為什么具體到自己就往往不去做了呢?這背后就有一個環境和社會氛圍的問題。比如說過馬路,本來在老老實實等變燈,可看著周圍的人都三三兩兩過去了,也干脆跟著過了。再比如排隊,就有人說了:“我排隊,別人不排隊,我不是吃虧了么?”實際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從眾心理。在一個講文明、守秩序的環境里,原本沒有文明習慣的人也會有所收斂;反之,在一個不講文明、不守秩序的環境里,原本有文明習慣的人也可能自我放縱。

    文明社會的建立和守序意識的養成,當下最迫切的,就是讓公眾普遍樹立起基本的是非觀念,破除法不責眾的社會心態。切不可以為破壞秩序沒被逮住,就是占到了便宜。須知公共秩序之所以冠以“公共”二字,就是因為對其的遵守符合廣大公眾的根本利益,而對其的肆意踐踏會損害每個人的利益。從這個層面看,對秩序的遵守不僅是一個文明理性的問題,還是一個公共利益的問題。如果大家都能從我做起,時時做到講文明、守秩序,那就是一份對社會的“正能量”,能夠潛移默化、扶正祛邪。

    破除法不責眾的社會心態,必須打破人們對“法不責眾”的幻想,通過法紀的剛性重塑規則意識。如果僅靠一時的振臂一呼和道德譴責,而沒有讓違規者感到痛徹的處罰,恐怕即使規則就在眼前,依然會有人熟視無睹。過去,我們曾集中力量對隨地吐痰、亂貼小廣告等行為進行過懲處,狠抓狠罰,以至于今天這類行為已不甚多見。可見,不論是社會規則秩序的確立,還是民眾遵紀守法意識的養成,都需要一定的過程,而嚴格的執法和嚴厲的處罰能夠幫助我們最大限度地去縮短這一過程。只要大家在文明守序和遵守規則的前提與底線上達成共識,維護共識,這個社會就會更美好,就能更好地維護每一個人的權益。

    如今,我國社會整體文明素質與過去相比已有了大幅提升,但確實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講文明、樹新風”,這樣的倡議我們提過很多,這樣的活動我們也開展過不少,但歸根結底,文明素質的提升要靠我們每個人持之以恒、日行一善地去悉心實踐。還是那句話:你怎樣,中國便是怎樣。人人都積極從我做起,文明守序,中國發展的腳步將更加堅實。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