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黃燈亮了暫不罰官家民意歇口氣

2013-01-06  來源: 京華時報
[字體: ]

 度過新交規磨合期,不僅需要充分的法律普及教育和民眾的自覺守法意識,也需要執法部門充分的信息公開與溝通。

    “史上最嚴交規”實施幾天來,相關討論持續升溫。目前,闖黃燈電子眼尚未“上崗”,北京暫不處罰闖黃燈行為。

    暫不處罰,讓許多車主松了一口氣,也讓新交規實施后飽受詬病的有關部門緩口氣。雖然如此,對闖黃燈罰則的爭議,并未就此停止。比如,北大教授發微博向公安部申請信息公開,要求公開2012年8月21日公安部部長會議紀要、下發各地交警部門的交通信號燈執法依據具體條文,并向社會解釋下一步處置措施等。

    申請信息公開,了解公安部新交規出臺的過程背景,特別是“闖黃燈扣分”條文的合法性根據,這既是公民行使知情權的體現,也為政府部門進一步展示新交規合法性邏輯提供契機。尤其是在爭議不斷的情勢下,充分的信息公開與溝通是新法規實施的重要基礎。

    每一項新法的實施,由于改變了以往的權利義務配置,都會給人們帶來某種“不適應感”,就像新車上路一樣存在磨合期,包括民眾情感上的認同磨合。度過這種磨合期,不僅需要充分的法律普及教育和民眾的自覺守法意識,也需要執法部門充分的信息公開與溝通,通過更多合法合理性闡釋,讓公眾盡快認同新規則。

    任何法律都需要被尊重、被服從,尊重與服從的前提是法律本身獲得廣泛認同和正確理解。對交通法規的實施而言:尊重法規,就是尊重生命;交規嚴一點,生命便更有保障。為此,向社會公開“闖黃燈受罰”立法的過程信息,充分闡釋部門規章形成的價值取向與目的初衷,引導民眾正確理解部門規章的立法精神,消除人們對執法的不必要擔憂,是盡快度過磨合期的重要工作。

    當前,新交規引起了一些爭議,有人對涉及自身權益的規范“拍磚”,有人從合法性角度“吐槽”。說穿了,多數司機對闖黃燈罰則的不滿,是擔心沒有技術條件支撐,這項規則執行起來會大打折扣。新交規對遮擋號牌、臨時號牌等都很嚴格,但公眾唯獨對闖黃燈頗有微詞,這在提醒交管部門,實施這項規則之前,做好技術支持,法規執行才更具正當性。

    保持充分的信息溝通,妥善解決執法中出現的新問題,才能順利度過新交規的磨合期,最終步入公共交通的法治之道。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