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建鐵路要兼顧“動脈”和“毛細血管”

2013-09-28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體: ]

9月26日,《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確定的鐵路重點工程項目——向莆鐵路正式開通運營。這條連接江西南昌和福建莆田的鐵路線,是第一條溝通海峽西岸和中部內陸腹地的快速鐵路通道。向莆鐵路正線全長約603.6公里,將大幅縮短南昌與福州、廈門之間的車程,并終結贛閩兩省多個縣市“地無寸鐵”的歷史。

    在全國鐵路網中,剛開通運營的向莆鐵路,看上去只是一條不太起眼的線段。但正如分析人士所指出的,正是這個快速鐵路家族中的新成員,便捷地接通了東南沿海與華中腹地之間的聯系,為中東部經濟互動和資源互通創造了新契機。從完善鐵路網絡的角度來看,補齊兩個區域中心之間的通道,也將是一項多贏之舉。

    如果我們將“四縱四橫”的鐵路干線比作陸上交通大動脈,各支線短途線路無疑是暢通鐵路網絡所必需的毛細血管。從今以后,經由向莆鐵路這根重要的“毛細血管”,湖南、江西等地的人流、物流、資金流,都將能夠更加便利地輸送到東南沿海。以貨運為例,在鐵路網還比較“粗線條”的年代,中部地區的資源要想“出海”,免不了要走很多“彎路”,而如今卻能非常便捷地實現“鐵港聯運”。

    加快華東地區快速鐵路網布局,擴大福州、湄洲灣等港口的輻射范圍,只是向莆鐵路開通的第一層積極意義。向莆鐵路的第二層積極意義在于,它能有效促進贛閩兩省及沿線地區經濟快速均衡發展。這對于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和“中部崛起”等戰略的實施,以及進一步推進兩岸“三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以前有一段時間,1957年竣工通車的鷹廈鐵路,是進入福建省唯一的鐵路通道。雖然這種“缺鐵”的現狀在后來稍有緩解,但交通相對不暢依然是制約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向莆鐵路的高鐵元素注入福建,必然會成為促進當地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對江西、湖南等地而言,在眾多內陸城市紛紛“借船出海”的當下,向莆鐵路所連接的福州等港口,則正是進一步激活經濟潛能的那條“船”。

    除此之外,向莆鐵路還將促進中東部地區旅游業以及地方特色文化交流的發展。向莆鐵路途徑贛閩兩省的多個風景名勝區,鐵路沿線也進行了精細的綠化建設,因此被媒體譽為“中國最美鐵路”。當原先動輒十余小時的車程縮短為三四個小時,兩地豐饒的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的魅力與潛力,也將得到進一步的釋放。

    從總體來看,經過一段時期的快速發展之后,我國的高鐵建設有“減速”的趨勢,這是值得肯定的理性選擇。但需要提醒的是,基礎設施建設不能因噎廢食。從完善交通網絡、推進區域經濟平衡發展的視角考量,科學規劃和建設一些重要的“毛細血管”線路,也是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多贏的明智之舉。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