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新華網評:白衣天使“習武”為何讓人五味雜陳

2013-11-08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近日,浙江溫嶺三位大夫死傷于患者刀下,廣州多名醫護人員被打傷,醫患沖突再度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為保障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上海華山醫院邀請寶山公安分局專職教官,向職工培訓面對暴力侵害如何自衛以及安全的現場處置方法;中山醫院也邀請世界跆拳道聯盟黑帶四段高手,前來傳授防身絕技。(11月6日 《北京晚報》)

  本該精通“醫術”的白衣天使,如今卻不得不習練起了“武術”,把愛心善舉的救死扶傷與應對不測的自衛防身扯在一起,無疑是一種不正常的社會現象,讓人五味雜陳。醫生“習武”果真能防得了醫鬧?究竟該靠什么保障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

  面對劍拔弩張的醫患關系和屢禁不止的“醫鬧”行為,我們應該無力對醫生的“習武”防身說三道四,畢竟每一位醫生護士的生命同樣彌足珍貴,溫嶺刺醫事件給醫療界帶來的震撼效應太過強烈。而據近日公布的最新醫師執業狀況調查,中國78%的醫生不希望子女從醫。更何況,懂點武術常識總不是壞事,起碼可以有事擋事、無事健身。

  不過,把醫生的生命安全寄望于個體的防身自衛未必靠譜,君不見,前不久就有媒體對武術高手被鄰居用菜刀砍傷的事件曝光,正所謂“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歸根結底還是要靠法治。“醫鬧”作為畸形醫患關系的過激表現,其背后都無不蘊含著對醫患糾紛的處理訴求。以溫嶺刺醫事件為例,盡管肇事者的滅絕人性行為千夫所指,但缺乏讓患者充分信任的權威性糾紛裁決,卻是不爭的事實。難怪事后有媒體詰問:溫嶺市醫調會為何沒發生作用?醫院為何不尋求法律途徑解決?

  應該說,面對亟待修復的醫患關系,無論是政府出臺政策為醫院配備保安,還是醫院聘武警教官向醫生傳道授業,都難脫“防”與“堵”的思維套路。盡管這種被動防范不無必要與現實的無奈,但長久之計當為堵疏結合的標本兼治。也就是說,必須將醫患糾紛的解決之道納入法律與制度的治理范疇。

  和諧醫患關系應該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之上,而相互信任的維系與發展則必須有完善的法律與制度保障。要通過體制改革與程序設計,切實減輕百姓醫療負擔,疏通患者對醫療服務的質量監督與訴求表達渠道,尤其要建立公正、中立、權威的第三方醫療糾紛機制,并充分發揮其調處功能。只有有效舒緩患者就醫的怨氣與猜忌,醫院才會真正消弭沖突與暴力。唯有法治才是充分保障醫務工作者人身安全的“保護傘”。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