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護犢心切”不能漠視消費者利益

2013-12-15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國烹飪協會近日發表公開信,請求國家工商總局對北京市工商局發布餐飲行業6種不公平格式條款的行為予以制止,并要北京市工商局公開道歉。消費者為工商部門發布這些條款的歡呼猶然在耳,這一公開信卻讓人尷尬。

    此前,北京市工商局曾公開表示,餐飲行業合同格式條款普遍在開瓶費、包間費、服務費、餐具費等方面存在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內容,經專家充分論證后最終確定6種不公平格式條款。

    這無疑是對當前消費者深惡痛絕的“霸王條款”的迎頭痛擊,受到普遍歡迎,更有不少消費者在自媒體上表達支持,呼吁其他城市盡快出臺類似措施,但中國烹飪協會依然表達了“行業公憤”,列出三大罪狀:“不公平表述”以偏概全,與餐飲行業實際背離;“違法定性”理由牽強,餐飲企業權益亟須保護;行政干預違背改革原則,監管決策需要客觀理性。同時呼吁國家主管部門糾正和發布方道歉,一時間輿論嘩然。

    在是否以偏概全、違法定性等問題上,由于涉及對普通消費者來說相對陌生的法律法規領域,邱寶昌等專家已經進行分析,認為工商部門認定這些“霸王條款”的法律依據,不存在依據不足和效力不夠的問題。至于“行政干預違背改革原則”,且不說對合同違法行為的監管是工商部門的法定職責,單單說改革的目的,其中之一就是全面提升社會發展質量,而規范合同行為、保障消費者權益自然涵蓋其中。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行政干預并非可有可無,基于社會需要,在法律框架下進行的市場調控、市場監管,是市場環境完善和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保障。工商部門發布這些條款有國家法律法規支撐,并以消費者利益為出發點,自然贏得普遍贊譽。

    行業協會就一事發聲,隨后引起輿論嘩然,并非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相信這也不是最后一次。行業協會是所在行業的利益代言人,本無可厚非,但某些行業協會,一次次用吸引眼球的方式挑戰公眾的承受力,在不遺余力為行業利益吶喊的同時,最廣大的消費者成為被協會們遺忘的角落。

    在市場發展日漸成熟的情況下,任何一個行業健康發展都離不開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的多方合力。就餐飲業來說,當前中高端餐飲遭遇發展瓶頸,不少企業在政府引導下早早制定轉型戰略,順勢而為,以服務大眾的理念轉身,贏得消費者支持,走上新型發展道路,但還有一些企業,抱殘守缺,難以適應市場變化,自然陷入困頓。

    維護最廣大消費者的權益是政府部門制定監管政策的出發點,是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具體表現,更是群眾路線的確切要求。新修正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強調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家鼓勵、支持一切組織和個人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社會監督”。

    行業協會在引導行業有序競爭、協調發展的過程中,應自覺以維護最廣大消費者權益為基本出發點來協調企業發展,規范企業經營,只有不再漠視消費者的利益,才能贏得消費者的“口碑”。只有如此,才能擴充協會的“正能量”,更好地推動行業發展。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