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僅靠一紙醫患協議治不了紅包

2014-02-26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

 國家衛生計生委日前決定,為營造廉潔行醫執業環境,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自5月1日起,開展醫療機構和住院患者簽署《醫患雙方不收和不送“紅包”協議書》工作。醫療機構應在患者入院24小時內,由經治醫師向患者或患方代表提供協議書,并認真解答其疑問。

  為治理醫療領域存在的紅包,醫患之間要專門簽訂一紙協議,以確保你不送、我不收,可見醫療領域的紅包現象已經泛濫到何種地步。

  求醫問藥本身就給患者以沉重的經濟壓力,給醫生送紅包實在是迫不得已之舉。患者到醫院求診,普遍的心理是希望少花錢、治好病,最好醫生再人道一點兒,把病情給病人講清楚,如果能夠再給予一點人文關懷就更感激涕零了。

  病人這點要求并不過分,本來就應該是白衣天使的應盡之責,但在現實中卻很難實現。醫生一天要看幾十個門診病人,幾分鐘看一個,病人三言兩語就被 打發掉,多問幾句就會招人煩。另外,現在藥品種類繁多,價格相差懸殊,同樣一種病,醫生筆下“差之豪厘”,病人花費上可能就“謬以千里”。還有,要是遇上 疑難病癥,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病痛之外,往往心理負擔沉重,想得到醫生更多的關心。諸如此類現象,都使病人不得不主動掏出紅包以求拉近和醫生的個人關系。

  事實上,有醫生朋友也對筆者坦言,作為一個有職業良知的醫生收不收紅包都會給病人看好病,但是差距就在于能否多替病人著想,比如給病人一點經濟實惠的治療措施,讓病人少花點錢,多給病人一些術后照顧、人文關懷等。

一紙醫患協議也許可以管住一些醫德淪喪的醫生。但是,要讓醫生在醫療行為中多為病人考慮,少一點經濟利益驅動,必須要靠改變“以藥養醫”的大環 境。要讓醫生能夠多花一些時間對待病人,多一些人文關懷,必須從改變醫生的從業環境入手,給醫生創造更寬松的醫療環境。要讓醫患之間重新建立起互信的和諧 關系,必須靠持之以恒的努力。如果現有的醫療生態不改變,僅靠一紙協議,根治紅包現象只能是緣木求魚。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