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結束后,很多少兒英語培訓機構開始復課。一周一次課,一年收費至少15000元,這是時下少兒英語培訓行業的“標準”價格。很多年輕父母準備自己吐血也要讓孩子吐出一口流利英語。(《北京晨報》10月8日)
孩子0-6歲時,是家長對其期望值最高的時期。很多初為父母者篤信“一定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卻很少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理性。以學英語為 例,有網友調侃說,建議這些家長去倫敦或紐約聘請純英裔人士,要擁有英語語言學博士學位,最好在英語國家的電視臺當過主播,這樣才算對得起孩子!其實,所 謂最好的教育未必適合孩子,更未必是家長能承受的。
讓孩子學個英語一年至少要花1.5萬元,這相當于普通大學生兩三年的學費。少兒英語培訓是暴利行業,商家正是看準了當下很多年輕家長急躁、 功利的育兒觀,才肆無忌憚地把價格哄抬到了如此離譜的地步。如果家長財力豐厚倒還好說,但如果抱著自己苦到“吐血”也要讓孩子學好英語的心態,就真的可 笑、可悲了。
“孩子學英語一定要趁早”是商家炒作的概念,學英語非一朝一夕之功,孩子最終能學成什么樣,取決于其自身的天賦、興趣和長久努力。家長們過 分重視孩子學習英語,與當下學校教育乃至全社會對英語的過分追捧有關。但孩子英語好從來不等于教育的成功,英語作為一個交流工具,更不是孩子安身立命的根 本。教育之本末,家長們還需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