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又到了幼升小、小升初的日子,家長討論最多的就是“哪里是某某重點幼兒園、小學,哪里的學區房又漲價了”。翻開報紙,房地產廣告大篇幅在吹噓“某某是學區房,擁有優質教育資源、毗鄰重點中小學、幼兒園”……
教育部日前發布《關于做好2015年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國24個重點大城市100%的小學實現劃片就近入學。在“條子生”、“共建生”等各種擇校路被堵之后,花巨資購買學區房成為一些家長眼中通往重點名校的“捷徑”。
房地產市場雖冷,“學區房”卻逆市瘋漲
在房地產市場不太景氣的今天,學區房卻因為其獨特性,價格一路攀升,全線飄紅。“能吸引購房者的不是窗外的風景多美,而是購房者的孩子多大了!因為孩子要上重點中小學及幼兒園。”青島一位房地產業內人士調侃道。
近兩年,青島一些房地產開發商在推介過程中總會搭上“學區”、“優質教育資源”字樣的順風車,以便為房屋的銷售增值。
記者從青島市某房屋中介公司了解到,2000年前后,該區域的新房售價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2008年,多層新房售價漲到了每平方米5500元,時至今日,房齡20年的多層房屋漲到每平方米1.3萬元,因為“這里周邊的中小學得到了家長的認可”。
據媒體報道,在北京實驗二小附近街道兩旁,到處貼著售賣學區房的信息,大多是小戶型房,有的還標明是自建,均價多在每平方米20萬元以上。其中,一套14平方米小房子,報價竟然高達400萬元,每平方米均價近30萬元。
一名房屋中介向記者坦言,4月份是學區房置業者普遍入市的一個時期,許多家長為了今年孩子上學紛紛出手,因此學區房價格一直在上漲。這也促成了學區房“高價時代”的到來。
“孩子都上三年級了,學校還沒開建”購買了學區房是否就意味著孩子能上名校?
記者了解到,盡管售樓人員和房屋中介都把“學區房”掛在嘴邊,但新樓盤是否屬于學區房僅僅是開發商的規劃和愿景,學校的規劃和建設并非是開 發商決定的。因此,也出現了不少購買了“學區房”的家長,孩子夠年齡上學了,但周邊小學還沒有配套的情況,更有家長買了“一墻之隔”的“山寨學區房”而大 呼后悔上當。
“我們最近看好了一處房子,聽售樓人員說有幼兒園和九年一貫制學校,孩子不用出小區就能上學。”青島市民張先生和妻子拿出一張廣告宣傳單, 上面醒目地標注著“家門口讀9年公立學校”。記者和小夫妻倆一同去新樓盤的建設現場,一片開工的火熱中卻沒有發現學校和幼兒園的影子,詢問了旁邊的施工人 員才得知,學校和幼兒園“僅在計劃中”。
如果說還沒購房的張先生是幸運的,那花200萬元購房的林女士就不那么走運了。她花高價買的房子交付了3年,但周邊建學校的那塊地因為土地性質原因,遲遲沒有開工。“孩子都上三年級了,學校還沒開建,太鬧心了!”
記者調查發現,由于近期個別城區調整學區劃分等原因,不少市民花巨資購買了“學區房”,卻沒享受到“位于名校學區內”的待遇。
一位教育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家長不要盲目聽信中介或房地產開發商宣傳的一面之詞,否則很有可能會買房不成“蝕把米”。
均衡教育資源為“學區房”降溫許多教育專家表示,學區房的價格逐年攀升,根本上還是家長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求,進而推動了房地產市場對“學區房”的炒作。實際上,一所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并非一成不變,尤其是隨著各級政府對教育資源的科學調配,家長更應實地考察學校和周邊居住環境后,再作打算。
“傳統觀念中都覺得老城區的學校好,其實,目前青島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已達到較高水平,8個區市通過了國家‘全國義務教育工作基本均衡縣’ 督導認定。”青島市教育局局長鄧云峰表示,青島市大膽創新,堅持市級統籌,積極探索諸如“區域內集團化辦學”、“建立教育聯盟”、“名校辦分校”、“跨區 域合作辦學”等義務教育“學區制”辦學模式改革,破解制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體制問題,努力辦好每所中小學。
在提升學校硬件配備、改革辦學模式的同時,師資均衡配置也是推動學校發展的重要一環。“近兩年,全區幾百名教師干部參與了‘人走關系動’的 剛性交流,進一步優化了各校師資隊伍結構,也進一步優化了師資隊伍。”青島市市北區教育局局長柴清林認為,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學校時,不僅要考慮學校的名 氣,還要考察學校的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