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聞報道稱,在剛剛過去的教師節,面對難以回絕“人情禮”,上海某小學老師朱敏無奈地在當天穿起了“無兜外衣”,沒口袋裝,自然沒辦法收禮。初看這則新 聞,覺得有點可笑,穿“無兜外衣”,真的就不能收禮了嗎?互聯網時代,現金、購物卡都已經OUT了,微信紅包、手機錢包等高科技金融產品將“送禮”這件事 分分鐘就搞定了。但仔細想想,穿“無兜外衣”,也許還真湊效。家長送禮,自然有節日問候的意思,但歸根到底,是為了維護“特殊感情”,希望老師給予孩子特 別關照,而更多的家長其實僅僅是盲從和擔心,你送他送我不送,老師就不會“一碗水端平”。老師穿上“無兜外衣”,是一種明顯的姿態,“今年過節不收禮”, 都不收,自然沒有“格外關照”。除了個別的家長生拉硬拽“不死心”外,大多數家長都會選擇理性的知難而退。穿“無兜外衣”,塑造的是老師一視同仁,公平公 正的形象,破解的是信任危機。
咱們中國老百姓過日子,喜歡實實在在。“無兜外衣”簡簡單單,沒那么多地方藏著掖著。眼下開展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也是要給黨員干部穿上一件“無兜外 衣”,就是要讓老百姓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懂。黨員干部多下社區、村居,多到現場、一線,百姓看得到;窗口單位人多時,多開幾個窗口、多添幾把椅子、多滿 幾杯熱水,百姓看得到;政府決策時,多幾輪論證、多征求些意見,百姓看得到;行政審批時,不徇私開后門,少蓋幾個章,百姓也看得到……就做老百姓想看到的 干部!做事出實招,不玩“花架子”,不搞“假大空”;做人要踏實,不“翹尾巴”,不搞“兩面派”;做官牢記嚴字當頭,“清清白白”、“鐵面無私”。“三嚴 三實”的“無兜外衣”塑造的就是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的公仆形象,習近平總書記講:凡是有利于黨和人民事業的,就堅決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 干;凡是不利于黨和人民事業的,就堅決改、徹底改、一刻不耽誤地改。黨員干部就要這么做,老百姓看到了,滿意了,心扉敞開了,黨員干部的口碑就好了,邁向 中國夢偉大征程的腳步就更穩健了。
穿“無兜外衣”,其實是一種簡單的“笨方法”,但簡單的方法往往最管用。在 “三嚴三實” 專題教育過程中,除了“新舉措”,也有“老辦法”。在中央對下一階段的部署安排中,又見“查擺問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開好專題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 會”等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用過的“老辦法”。但是,面對老要求,黨員干部不能因此“走過場”、“動歪腦子”,圖省事,“依葫蘆畫瓢”找舊材料照搬 照抄。批評與自我批評,方法簡單,但卻是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是一種傳統,更是一種利器。利器廢而不用,就會銹跡斑斑,自然難以透及皮毛,傷及內里,而 經常開展實打實、硬碰硬、能在靈魂深處鬧革命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才能真正實現自我完善、自我凈化、自我革新,把“三嚴三實”的要求時時銘記、事事堅持、處 處上心,切實發揮黨員干部的旗幟和標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