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將成為未來一個時期的本市基本市情特征之一。除了市、區縣、街道三級養老服務機構,“十二五”期間,全市2000個社區(村)將建設自己的養老服務中心,面積最少在300平方米以上。老人居家養老時,也可以很方便地享受日間照料、家政服務、文體娛樂、康復保健等專業的養老服務。
近日,市民政局發布了《北京市“十二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建立四級養老服務中心是《規劃》最大亮點之一。其中,市老年活動中心位于望京北部,今后將完善設施,增強功能,建設成為市級養老管理服務中心。區(縣)、街道(鄉、鎮)養老服務中心的功能和人員設置,將納入區縣、街道級的社區服務中心統籌安排建設。全市195個街道(鄉鎮),“十二五”期間將新建或擴建不少于1500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其養老服務中心用房面積將不少于500平方米。
對于居家養老的老年人來說,最值得期待的是位于社區里的第四級養老服務中心。據介紹,這些社區級的養老服務中心,主要依托已建成的城鄉星光老年福利服務設施進行改建、擴建。預計在“十二五”末,全市的2000個社區(村)將完成這些工作。新建成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面積將不少于300平方米。雖然面積不算特別大,但同樣具備老年人日間照料、生活護理、家政服務、文體娛樂、學習培訓、康復保健、精神慰藉等養老服務功能,此外還要承擔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組織管理、指導監督等職能。
按照本市“9064”養老服務格局,90%老人居家養老,6%社區養老,4%在養老機構養老。為進一步滿足居家養老需求,本市還將制定政策扶持和資金引導辦法,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興辦居家養老服務業。今后,興辦居家養老服務產業時,有望獲得更多稅收優惠政策。居家養老服務還將建立準入和退出機制,引導行業協會制定入戶家政服務、老年餐飲服務、日間托老服務、精神關懷服務等行業服務標準和指導性收費標準。本市還將鼓勵專業技術學校開設家庭服務、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指定市屬衛校、護校和其他有條件的機構開設護理員培訓課程,完善培訓、取證、上崗的全過程管理,培育專業化的養老護理員隊伍,總人數達到1.5萬人以上,實現每萬名老年人擁有至少50名養老護理員。
通過整合社區養老服務功能,本市“十二五”期間將加強社區老年護理院建設工作,重點滿足高齡、獨居、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需臨終護理的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屆時,全市將規范建設6000個社區(村)托老(殘)所,全市托老床位達到6萬張,養老(助殘)餐桌達到1萬個,實現兩項服務全覆蓋。
“十二五”期間,全市養老機構床位將新增5萬張,總量達到12萬張,百名老年人擁有床位達3.8張。其中,重點發展的護養型養老機構,護養型養老床位將達到總數的50%即6萬張以上。屆時,各區縣均要有1所400張以上床位的區縣級養老服務機構;每個街道(鄉、鎮)應至少設置一所養老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