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社團 > 正文

賞花燈猜燈謎 元宵節趣味習俗知多少

2014-02-13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

2月14日是元宵節,人們賞月觀燈,競猜燈謎,吃元宵,耍“百戲”,盡情狂歡。因為這一天又恰逢西方情人節,所以,元宵節的這些趣味習俗又平添了些許浪漫的色彩。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又稱“燈節”,在這天觀燈、賞燈是必不可少的節日內容。據天津市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羅澍偉研究員介紹,東漢明帝時,佛教傳入中 國,朝廷號召百姓于上元夜放燈,以示對佛的尊重。此風俗歷代相沿,到唐宋時期,達到極盛。當然這也得益于東漢末年蠟燭的出現,以及蠟燭在魏晉時期的廣泛應 用。唐代,在上元夜,不僅百姓燃燈慶賀,連皇帝也不時與后妃出宮“微行觀燈”,甚至“放宮女數千人看燈”。

  宋代,隨著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達,城市的上元夜幾乎成了居民們的狂歡節,傳統城市的光文化也隨之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元宵燈會不論在規模上還是燈飾的奇幻方面,精美都超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俗化,民俗特色更鮮明。

  據了解,除了游玩欣賞供人娛樂以外,元宵的花燈還有祈求生育的功能。據傳,元宵花燈是象征子嗣繁衍、人丁興旺的生育吉祥物。很多地方元宵節都有 送花燈以祝生子的習俗。人們除了送燈祈求生子以外,民間還有“走橋摸丁”的習俗。“摸門釘”,又稱“摸釘”。因“釘”與“丁”諧音,而“丁”又象征男子。

  賞花燈離不開猜燈打謎。據記載,猜燈謎自南宋起開始流行,至今不衰。“猜燈謎”又叫“打燈謎”,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 謎、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至今。

  除了賞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后來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的內容。

  民俗專家表示,這些活動年年扮演,盛行不衰,元宵節可說是中國的狂歡節。其風俗活動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更顯得千姿百態、絢麗多彩。

  在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看來,瓦倫丁式的情人節更適合年青人,合家歡式的元宵節更適合傳統的中國人。他說,今年這兩個節日上演“中西合璧”,因 為有了年輕人的加入,元宵節將更加時尚、現代、浪漫,因為有了年輕人的參與,古老的元宵習俗將煥發青春與活力,傳統節日的繼承與發展也必將薪火相傳。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