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早上6點半,北京101中學門前,參加“小升初”特長生報名的家長,在為自己家的孩子排隊。
本周六日兩天,北京市“小升初”特長生報名正式啟動。根據教育部“逐步減少特長生招生學校和招生比例”的要求,北京市教委也明確2014年 “小升初”的體育、藝術、科技類特長生招生比例要低于去年。而東城、西城、朝陽、海淀等區公布的特長生招收比例也降至10%以下。
今年,教育部明確要求逐步減少特長生招生學校和招生比例,到2016年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招收特長生的初中學校所招收的特長生比例,應降至5%以內。
根據此要求,北京市教委今年嚴控“小升初”中招收體育、藝術、科技特長生的學校數量和招生計劃,并要求招生比例低于去年,原則上特長生不可跨區。
新京報記者統計東城、西城、朝陽、海淀等區公布的特長生招生計劃發現,今年上述四區的特長生比例均降至10%以下。
其中,朝陽區比例最低,全區僅招收829名特長生,占“小升初”總人數的5%,西城區的招生比例也從去年的10%縮減至今年的8%,總數為843人。
海淀和東城兩區的比例均約為10%左右。但今年海淀區明確規定特長生只能申報一個類別,原則上只能報三所學校。東城區則要求只有具備該區學籍和戶籍的學生才能報名。
盡管如此,在昨天的報名首日,仍有不少家長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早上五六點鐘就在部分可招收特長生的學校門口排隊,多家中學一個上午就辦理了數百學生的報名。
■ 現場
報名學生和家長帶馬扎排隊
昨天是2014年“小升初”特長生報名第一天,早上6點,就有學生及家長在清華附中門口排隊,等候報名。一名學生還帶來了折疊板凳。“你們怎么 來這么早?這會兒老師還沒來呢。”看到幾名家長和學生在校門口排起了隊,學校保安一臉吃驚的表情。據了解,截至中午時,清華附中已登記了近500名學生的 報名信息。
在101中學門口,排隊的都是家長,“讓孩子多睡會兒。”一名家長說。12時許,東城區171中學門口,不時有報完名的學生和家長走出。該校要求學生最多由一名家長陪同報名,不帶學生的家長不能進入。
“已報了三所學校了。”一名家長說,上午她帶著孩子到東城區2中、5中報名,但都未通過審核,下午她打算帶著孩子到171中學和東直門中學報名試試。她說,不同學校的審核嚴格程度不同,她打算讓孩子報最有把握的一項。
■ 追訪
“特長生”概念需理智看待
昨日陪孩子報考海淀區某校的家長說,孩子從4歲起就學習二胡,希望能在升學中派上用場。近8年以來,在這項特長上已投入了不少金錢和精力,但在升學時也只能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看運氣”。
但也有位家長認為孩子在書法方面有特長,卻因跟私人老師學習,拿獎不夠多而未能取得特長生資格。
對此,市教委相關負責人提醒家長,應理智看待通過特長生升學的途徑。
“從特長生本身的定義來看,就是超出正常范圍,特殊領域的選拔。”他說,現在學習藝術的孩子確實很多,但真正有一技之長的卻很少,招收特長生正是為了讓有特長的學生,能夠進行選擇性的學習,并延伸特長。
但現在由于升學壓力的增大,特長生的概念有時會被家長誤讀,“可能并不具備特長,有個愛好就報名了。”他說,目前北京市對特長生的錄取有統一標 準,各區縣也有嚴格的考試程序,透明度和公開度也較高,也允許考生報數所學校進行選擇,所以就出現了報名人數多的現狀,“有時明知道不行也要試一試。”
該負責人建議報考時不要太盲目,“畢竟百里挑一的事兒。”他說,即使孩子被錄取,也會付出比普通學生更多的辛苦,“畢竟要在特長團隊里參與活動,有時還有演出,因此一定要理性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