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2日,高安屯垃圾焚燒廠,一名工作人員走過焚燒系統(tǒng)煙氣污染物實時監(jiān)測數據顯示屏。
記者近日從北京市朝陽循環(huán)經濟產業(yè)園獲悉,園內高安屯垃圾填埋場已經不再接受混合生活垃圾,每天2000噸生活垃圾經焚燒后再填埋,另外1000噸垃圾轉運到區(qū)外處理,困擾附近居民近十年的臭味有望大幅度緩解。
原生垃圾提前零填埋
高安屯填埋場設計能力為每天填埋1000噸,自2002年投入使用。填埋垃圾越來越多,2008年達到頂峰,日填埋垃圾量一度達到3700噸,是設計標準的3.7倍。目前庫容量已經消耗約50%。
超負荷運轉導致填埋場產生大量臭氣,并引起周圍居民抗議。2008年9月,朝陽區(qū)政府就高安屯填埋場臭味擾民向居民道歉,并承諾2012年內實現(xiàn)原生垃圾零填埋。
1000噸生活垃圾外運
此次實現(xiàn)零填埋后,朝陽區(qū)的垃圾如何處理?北京市人民政府參事、垃圾處理專家王維平告訴記者,目前朝陽區(qū)每天生產垃圾3000噸,其中向高安屯垃圾焚燒發(fā)電廠運送2000噸,經過5天的控水處理等工藝,大約還有1600噸,由高安屯焚燒廠焚燒處理。還有1000噸生活垃圾則運到市屬其他垃圾場。
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固體廢棄物管理處副處長鄧俊表示,高安屯填埋場剩余庫容將填埋焚燒廠和堆肥場的剩余物,這將有效提高填埋場的使用壽命。每天的填埋量約為600-700噸。
零填埋后臭味大幅減輕
據朝陽區(qū)相關部門負責人透露,高安屯填埋場實行零填埋,主要的原因就是臭味難以控制。“雖然給垃圾堆覆膜,滲瀝液也進行凈化處理,可是垃圾填埋的工作面必然有所暴露,還是會有臭味溢出,在天氣不好的時候,就有可能影響周邊的空氣。”
王維平表示,焚燒后的填埋物與生活垃圾相比,基本沒有臭味,也沒有滲瀝液,對周邊居民的影響會大幅度減小。
■ 釋疑
焚燒排放數據有望網上公布
生活垃圾零填埋之后,記者發(fā)現(xiàn),臭味已經大大減輕,但附近的居民卻不盡認同。北辰福第小區(qū)的居民李先生說:“我不覺得沒味道就是好。”他告訴記者,垃圾焚燒之后會產生致癌物二惡英,而他和愛人正準備要小寶寶,所以非常擔心。他正準備到別的地方租房子住,“這里的房子能租就租,不能租也只好先這樣了。”
王維平表示,高安屯垃圾焚燒發(fā)電廠所用的焚燒爐是德國進口的,污染物的排出標準與歐盟一致,比日本還要嚴格。
采訪中幾位居民表示,并不清楚污染物的排放值數據是實時監(jiān)測的。有一位居民表示看過焚燒廠門口的數據牌,上面顯示著污染物排放值,但“那里在循環(huán)園內部,沒有提前預約安排,肯定不能進去。他建議最好能在網上有實時顯示。現(xiàn)在網上只有一部分填埋量的數值公布,還不是新的”。
記者注意到,焚燒廠的實時監(jiān)測數據,并沒有居民最為關注的二惡英排放值。而網站上公布的數據,也只更新到今年4月底,5月之后再沒有相關排放值的公布。
對此,循環(huán)產業(yè)園相關負責人表示,因人員交接的問題未公示,準備今天補齊,并且計劃從今天起每天公布垃圾填埋量等數據。而排放物的數據,除了在門口大屏幕上實時顯示,也計劃在網站上公布。
■ 規(guī)劃
零填埋將推廣到其他垃圾場
庫容全部填完后,高安屯填埋場將在垃圾山上面覆蓋兩米厚的土壤用于綠化,在上面將種植各種植物。一位高安屯填埋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垃圾填埋場改造成的南海子公園,就是高安屯的學習目標。
今后五年,北京市將建設數個循環(huán)經濟產業(yè)園,提高垃圾焚燒比例,實現(xiàn)生活垃圾的零填埋。
目前北京僅有東部的朝陽循環(huán)經濟產業(yè)園建設完畢,按照規(guī)劃,北京將在東西南北各建一座循環(huán)經濟產業(yè)園,實現(xiàn)垃圾處理方式由填埋為主向焚燒等方式的轉變,2012年北京垃圾焚燒、生化處理和填埋比例將為2∶3∶5;2015年比例為4∶3∶3,實現(xiàn)全市原生垃圾零填埋。
據報道,2015年前,北京將全面建成9座大型垃圾焚燒廠。其中包括阿蘇衛(wèi)焚燒廠、京南垃圾焚燒廠、董村垃圾焚燒廠、六里屯焚燒廠、北天堂焚燒廠、南宮焚燒廠、梁家務焚燒廠、順義區(qū)焚燒廠、高安屯焚燒廠。
■ 專家
“排放指標很難作假”
垃圾焚燒爭議從來沒有停止過。垃圾處理專家王維平表示,北京垃圾焚燒的二惡英排放標準和歐盟一致,為0.1納克,比日本標準還要苛刻,并且在焚燒廠外設有電子顯示屏,實時顯示排放物水平,隨時接受社會監(jiān)督。
朝陽市市政市容委主任尹秀峰也表示,他們經常委派專業(yè)的第三方公司檢查排放出的污染物。“而且每次檢查時只提前幾小時通知廠方,這種情況下很難改變排放物的數值。”
“垃圾分類是焚燒前提”
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章元是國內反對焚燒的專家,他表示:“日本、中國臺灣在垃圾深度分類后,用來焚燒的只有原來的百分之十幾,鹽類和氯化物等產生二惡英的物質都能分出去。如果北京也能分得這么細,那燒就燒去吧。可是現(xiàn)在還很難做到。”他認為,垃圾分類工作還需要政府牽頭做細致的工作,從源頭組織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并且真正實現(xiàn)資源化。
■ 大事記
●2002年
高安屯垃圾場建成投入使用,主要承擔朝陽區(qū)生活垃圾處理,設計垃圾處理量為每天1000噸。
●2005年
周圍居民反映,經常會聞到臭氣。同時垃圾處理量增長迅速,最高猛增到每天3700噸,居民紛紛投訴。
●2008年8月
柏林愛樂、萬象新天等垃圾處理場周圍小區(qū)居民相約上街“散步”,抗議垃圾場帶來的臭味。
●2008年9月
朝陽區(qū)政府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正式道歉,承認臭味“對周邊居民帶來了影響”,承諾2012年內原生垃圾零填埋。
●2009年7月
高安屯垃圾處理場日處理量減少了約三分之二,并通過多項措施,臭味基本消除,對公眾開放。
●2010年7月
繼首次向公眾開放參觀后,高安屯垃圾焚燒廠在北京市首次實時公示了其污染物的排放數據,包括6項排放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