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北京生活大雜燴 > 正文

老北京生活百科:入伏吃喝有講究

日期:2011-07-17  來源:大碗茶論壇
[字體: ]
 
 

老北京生活百科:入伏吃喝有講究

伏天,是北京夏季里最酷熱難耐的日子。 大碗茶,大舞臺,老北京,北京話,民俗,京郊,玩樂,話劇,電影,電視,影視,京劇,老字號,小吃,老字號,鹵煮,豆汁,糖葫蘆,798,潘家園,國家大劇院,圖書大廈,王府井,天安門1 a* l. Z  |* v9 {  P) Y
北京精神文化生活網上家園|老北京|京劇' _, i; }) l2 F7 z
不過,不少老北京,小小的年紀就已經會背伏天的飯譜了——“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大碗茶,大舞臺,老北京,北京話,民俗,京郊,玩樂,話劇,電影,電視,影視,京劇,老字號,小吃,老字號,鹵煮,豆汁,糖葫蘆,798,潘家園,國家大劇院,圖書大廈,王府井,天安門2 M4 D, r# ]' r! s3 J
bbs.beijingww.com& C1 m2 B6 a* p2 j! A
一句簡單的歌謠,我牢牢地記了半個多世紀。 大碗茶,大舞臺,老北京,北京話,民俗,京郊,玩樂,話劇,電影,電視,影視,京劇,老字號,小吃,老字號,鹵煮,豆汁,糖葫蘆,798,潘家園,國家大劇院,圖書大廈,王府井,天安門- |& Z, I) 6 O& g/ V3 b2 K% i% _* K
大碗茶,大舞臺,老北京,北京話,民俗,京郊,玩樂,話劇,電影,電視,影視,京劇,老字號,小吃,老字號,鹵煮,豆汁,糖葫蘆,798,潘家園,國家大劇院,圖書大廈,王府井,天安門  p- f+ H7 G% $ [4 C
雖說伏天難挨,不過伏天也是農作物生長的旺季。一直生長在城市的我,童年對于農耕知之不多,但知道傻吃,以至于小小的年紀,伏天的飯譜背得滾瓜爛。 大碗茶論壇7 B7 n$ T. }  w* `! I0 J" P

早年除了“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那時還有句農諺:“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那時沒有蔬菜大棚,也沒有反季節蔬菜,農作物倒茬換季,市場上的蔬菜必然有個斷檔期,不過頭伏蔬菜斷檔并不明顯,因此頭伏那天要想吃餃子,餃子餡的選擇還是挺充裕的。
京味開心大碗茶茶館,侃侃文化事,聊聊京城百態,: h. p7 i" b# q$ w8 ~9 z
平民百姓對于吃頓餃子也沒有奢望,餃子餡只要有肉有菜就不錯了,一般家庭并不要求吃一個肉丸兒餡的——當年北京人管豬肉大蔥(或牛肉大蔥)餡的餃子,稱之為一個肉丸兒餡的。即便吃一頓素餡餃子也很滿足,但不管怎么著,餃子餡也得有蔬菜。
京味開心大碗茶茶館,侃侃文化事,聊聊京城百態,
然而到了二伏,市場上的蔬菜明顯少了,許多菜車都是架冬瓜和土豆,市民餐桌的蔬菜特別貧乏,經常是(水)疙瘩絲兒炒黃豆,外加一個熬冬瓜。至今仍然清楚地記得兒時的那個飯譜,不知道這個飯譜誕生于何年何月,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創作,這個飯譜能夠在二伏和三伏巧妙地避開蔬菜斷檔。
京味開心大碗茶茶館,侃侃文化事,聊聊京城百態,大碗茶,大舞臺,老北京,北京話,民俗,京郊,玩樂,話劇,電影,電視,影視,京劇,老字號,小吃,老字號,鹵煮,豆汁,糖葫蘆,798,潘家園,國家大劇院,圖書大廈,王府井,天安門& n3 - P* k: w4 F' O4 M
實際上二伏是三伏天兒中最熱的時段,同時也是人們出汗最多的時候,這時人們的食欲也最差。這時候吃面,京城的主婦們大多數都會安排一頓芝麻醬涼面,很少有人制作打鹵面和熱湯面。我們家歷來由母親親手制作小把兒抻面,現吃現抻。 京味開心大碗茶茶館,侃侃文化事,聊聊京城百態,1 @% F/ C+ G  ]; m( G2 e

看似簡單的芝麻醬涼面,老北京也會把它搞得豐富多彩。過去老北京都不存芝麻醬,怕它沉淀,所以都是現吃現買。雖說是芝麻醬面,但絕不是僅僅是芝麻醬一種調料,還有一系列調料——咸湯,這是自家腌咸菜時的副產品,咸菜缸里的咸湯在清明前后,都要上火熬一次,咸湯無任何添加劑,并且有著一股咸菜的清香味,吃之前將咸湯放入小碗中,然后倒入熱花椒油;芥末,也是涼面的必備調料。和好的芥末必須受熱發酵;還有韭菜花、咸胡蘿卜絲、黃瓜絲、黃瓜條、新下來的毛豆嘴兒和醋,再加上新上市的紫皮嫩蒜……多么苦夏沒食欲的人,見到如此豐盛的調料和面碼兒,也必然胃口大開,年輕人起碼得開它兩三碗。  
大碗茶論壇
“三伏烙餅攤雞蛋”,大概也是由于缺菜想出的轍。三伏畢竟是在立秋之后,不像二伏熱得那么邪乎。由于伏天太熱,許多家庭都遠離烙餅,主婦們沒法長時間站在爐前翻餅烙餅,所以只能在立秋以后操持這頓烙餅攤雞蛋。 大碗茶,大舞臺,老北京,北京話,民俗,京郊,玩樂,話劇,電影,電視,影視,京劇,老字號,小吃,老字號,鹵煮,豆汁,糖葫蘆,798,潘家園,國家大劇院,圖書大廈,王府井,天安門( U% p, t, J* w6 U
大碗茶論壇% x, ?3 t' R) V$ S
老北京伏天吃有飯譜,喝也有講究,至于喝什么,家境不同,飲品差別也大。不過多數京城人家,到了伏天這會兒,熬點綠豆湯、做點酸梅湯是常有的事。
大碗茶論壇
大碗茶論壇同樣是喝,不同的家境有不同的喝法,首先就是這冷卻方式的不同,大宅門有“土冰箱”,不用電,用天然冰將湯冷卻。一般家庭則將湯置入稍小的容器內,再將小容器放入稍大的盆里,盆里注入涼水來“冰鎮”。

京味開心大碗茶茶館,侃侃文化事,聊聊京城百態,過去市場上的冷飲品種少價錢貴,普通百姓舍不得吃,一般人家的孩子偶然買根冰棍,還舍不得大口咬著吃,也搭著涼點,大多數小孩都舔著吃,舔著舔著木頭棍露出來了,瞬間冰棍掉地下了,孩子大哭。家長花幾分錢讓孩子演了一場冰棍悲劇,自然不甘心,手疾眼快地抄起這剩余的冰棍,找個水龍頭把殘余的冰棍沖吧沖吧,然后將其塞進號啕大哭的孩子嘴里,其實這會兒塞進的,已經不是冰棍殘余了,而是一副良好的“止哭劑”。 大碗茶,大舞臺,老北京,北京話,民俗,京郊,玩樂,話劇,電影,電視,影視,京劇,老字號,小吃,老字號,鹵煮,豆汁,糖葫蘆,798,潘家園,國家大劇院,圖書大廈,王府井,天安門1 L2 i8 Q) t* S' N9 k0 V

京味開心大碗茶茶館,侃侃文化事,聊聊京城百態,早年的餐飲業、魚肉業,還有大宅門,到了夏天都離不開天然冰,天然冰都是用大車(即馬車)送貨上門,這樣的大車必然招來許多小孩圍觀。待送冰的用冰镩子分解大冰塊時,必然遺撒很多散碎冰塊,圍觀的小孩就是沖著這些碎冰塊來的,不管掉哪兒,孩子們撿起來胡嚕胡嚕就吃。 - [5 G! y1 d( j1 T2 {. s- g
大碗茶,大舞臺,老北京,北京話,民俗,京郊,玩樂,話劇,電影,電視,影視,京劇,老字號,小吃,老字號,鹵煮,豆汁,糖葫蘆,798,潘家園,國家大劇院,圖書大廈,王府井,天安門+ o; K: S/ ~& i" C+ k8 ]. H) S. J
圍觀者還有大一點的孩子,他們有備而來,他們推著一個A字形的小獨輪車,車上拴著一個破荊條筐,最后大車還剩半塊冰時,送冰的可能廉價或免費將其送給推小車的,小孩推著小車沿街叫賣:“冰核兒——多給!”
京味開心大碗茶茶館,侃侃文化事,聊聊京城百態,
大碗茶論壇小小“售貨員”的車上還帶著榔頭和小冰镩子,但是沒有任何計量工具,老北京街頭許多小商販都吆喝“多給”,但是只有賣冰核兒的是真多給。因為進貨便宜,大熱的天,小車上的冰在不停地融化,且沿路滴答水。只要有人買,他就拿冰镩子和錘子鑿著賣,給多給少一點譜兒都沒有,花二分錢的可能比花五分錢的給得多。多給是他的原則,不然就全化了。 京味開心大碗茶茶館,侃侃文化事,聊聊京城百態,4 j: q5 g' G1 x

北京精神文化生活網上家園|老北京|京劇我也吃過冰核兒,當年吃冰核兒很涼爽很解渴,成年后反而對那時的事兒很不解——當年京城的天然冰大多取自什剎海、后海,說實在的,現在我也不會飲用那些水,可是為什么兒時的夏天吃什剎海的冰就那么香呢?

當年,京城人還可以享受一種免費冷飲——在自來水普及之前,人們普遍飲用井水,售水機構叫井窩子,他們用轆轤汲取地下水,然后就地銷售或送水到戶。在北京,井窩子有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凡是提(或挑)著水桶取水的一律照章付費,用水碗、小盆、水舀子打水的則分文不取。夏天地下水較之地上水涼,因此井窩子附近許多人家,常常拿著水舀子,在水槽子的盡頭截取剛剛打上來的井水,老北京給這種新鮮的免費井水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井拔涼”,其中“拔”字要發輕音,而且這個字要語速快,一帶而過。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