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日),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18.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與全國上半年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6%相比,北京稍低的經濟增速是否潛藏隱憂?對此,市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于秀琴表示,北京經濟發展已進入更重質量的階段,增速回調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
居民“錢袋子”鼓了
經濟好不好,居民收入是一個重要反映。
上半年,北京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36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1%;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8732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4%。北京市(被調查的5000戶)城鎮居民人均家庭總收入為18326元,同比增長8.7%,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236元,同比增長10.1%。
在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896元,同比增長7.6%;20%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438元,同比增長12.7%。
居民“錢袋子”鼓了,背后還是因為北京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
上半年,全市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7.7億元,增長1.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666.8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703.6億元,增長8.2%。
8%經濟增速符合預期
房地產和汽車是北京經濟發展的兩大支柱。前者在投資結構中占比曾穩居60%左右,在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也達到8%;后者在全市消費總量中的比重則高達三分之一。
今年,本市下決心實施樓市、車市調控。市統計局透露,房地產業在北京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降至6.3%。上半年,全市銷售商品房55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8.4%;其中銷售商品住宅389.2萬平方米,下降19.8%。而汽車限購,則將汽車銷售額,在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拉低到20%。
“上半年,樓市車市的調控,對北京經濟增速的影響大致在2個百分點左右。”于秀琴強調:“限制汽車、房地產發展,是北京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抉擇,而經濟增速回落也是我們準備付出的代價,因此8%的經濟增速早在預料之中。”
投資規模保持較快增長
全球經濟復蘇步伐緩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本市經濟增速,但投資、生產均未停下腳步。
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從重點行業看,以國內市場為主的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18.4%、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20.4%、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2.1%、醫藥制造業增長25.8%,增勢較好。但以外部市場為主的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下降5.6%。
上半年北京投資規模仍保持較快增長,投資結構也有所改善。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64億元,同比增長15.6%。
本市將研究建立價格調節基金
北京市將研究建立價格調節基金,豐富和完善應急條件下價格調控手段。這是今天上午市發改委主任張工向市人大常委會匯報北京市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上半年執行情況時透露的。
張工介紹說,本市將多渠道確保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落實新發展菜田5萬畝、日光溫室2萬畝、建立穩定可靠的外埠生產基地20萬畝的年度任務。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本市房地產調控取得實效,首次購買商品房者比例提高到90%左右,商品住房開始回歸居住性,投資投機需求得到有效遏制。商品住宅價格漲幅逐步回落,6月末新建普通商品住房價格成交均價比上年全年降低了6.1%,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2%,漲幅連續回落。上半年完成保障性住房供地811公頃,占年度供地計劃的61%,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12.6萬套,已經竣工3.6萬套,完成年度計劃的63%和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