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委組織部、市人力社保局了解到,去年以來,本市陸續開展了公開遴選、選派年輕干部到基層鍛煉工作,初步建立了年輕干部在基層培養、從基層選拔的培養選拔機制,正在形成市、區縣之間干部資源“上下經常性流動”的良性循環。
在基層培養:
每年選派500名
“三門”干部基層鍛煉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本市各級黨政領導機關通過公務員錄用考試,選拔了一大批政治素質好、文化程度高、具有專業知識的公務員,干部隊伍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問題得到較好解決。但與此同時,從“家門”進“校門”再進“機關門”的“三門”干部增多,基層經驗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在全市14.3萬公務員中不具備兩年以上基層經歷的有1.6萬人,其中,市級機關有4200多人。為進一步優化本市干部隊伍來源結構,不斷豐富干部隊伍經歷結構,全市組織部長會議提出,從今年開始,每年安排500名缺乏基層工作經歷的市級機關年輕干部,到農村、社區、鄉鎮、街道和企事業單位鍛煉,區縣也要做出相應安排。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使市和區縣機關年輕干部基本具有2年以上基層和生產一線工作經歷。
截至目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社保局陸續選派了500余名年輕干部到基層和生產一線掛職鍛煉。如此成規模選派年輕干部“回爐”,在全國尚屬首例。這批選派的年輕干部,平均年齡33.4歲,最小的22歲;中共黨員占87.3%;副主任科員以上占79%,主任科員以上占55.6%;99%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33.5%具有碩士以上學歷,涉及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學科和專業,具有年紀輕、文化程度高、專業知識扎實、發展潛力大的特點。到基層鍛煉,將增進年輕干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實踐之中,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執政水平和執政效果。
從基層選拔:
公開遴選長效機制建成
截至目前,本市已連續兩年開展了全市性的面向各區縣公開遴選。市委組織部、市人力社保局統一搭建平臺、加強組織指導,市紀委、市發改委、市工商局等31家市級機關提供了150個遴選職位并組織實施。據統計,兩次公開遴選,16區縣共4000余人報名,最終入選137人,平均年齡30歲,女性占38.4%,全部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占36.2%,其中有5名博士。公開遴選的社會影響逐步擴大,理念和機制基本確立。
遴選單位普遍反映,絕大部分從區縣遴選上來的人員素質好、業務精、能力強、進入角色快,大大超出預期。他們中的大部分已經成為業務骨干,有近六分之一的遴選人員已經調整到重要崗位。公開遴選暢通了自下而上的選拔渠道,將具有基層實踐經驗、工作業績突出的優秀基層公務員選拔充實到市級機關,逐步改善市級機關干部隊伍結構,形成年輕干部在基層培養、從基層選拔的正確用人導向。
今后,本市將建立健全從基層選拔黨政領導機關干部的長效機制,綜合運用公務員錄用、公開選拔、公開遴選、公務員調任以及選派市級機關年輕干部到基層掛職等多種形式和渠道,把各類優秀人才特別是優秀大學畢業生引導到基層和生產一線,把經過基層和生產一線鍛煉培養的優秀干部選拔到各級黨政領導機關,逐步建立從基層和生產一線的黨政干部培養選拔鏈,進一步樹立重視基層的用人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