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北京地鐵公司公布突發情況疏散方案

2011-11-08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昨天,地鐵4號線人民大學站舉行關于地鐵安全應急疏散知識的宣傳活動,工作人員將應急疏散的正確步驟設計成“華容道”游戲讓乘客參與互動。     

    昨日上午,地鐵4號線人民大學站內,一場生動的地鐵逃生課吸引了不少乘客聆聽,9步逃生法變身“華容道”,幫助乘客記憶。

    “華容道”剛亮相,就吸引了四五位路人爭相一試身手。三五分鐘后,第一位順利“闖”過“華容道”,“疏散”成功的乘客說:“華容道是中國傳統的游戲,把它和地鐵安全知識結合起來,寓教于樂,效果不錯。我就第一次知道了車頭處緊急逃生門的正確位置。”

    4號線官方微博昨天也首次發布了這9大地鐵疏散步驟,介紹緊急疏散的知識和步驟,普及“根據指揮,有效疏散”的安全理念。這9大步驟主要針對列車被迫停于區間內無法運行確需疏散時,地鐵三軌斷電,乘客聽從工作人員指揮,從車廂后端門進入駕駛室,并通過駕駛室內的逃生梯進入路軌,走上站臺。

    “當地鐵出現故障時,如果處理得當,10余分鐘可完成疏散,遇火災等可能更快。而乘客迅速冷靜的配合,是高標準完成疏散的前提之一。”京港地鐵有關負責人提示,當遇到突發情況時,乘客一定不要扒門、開窗等,要遵照工作人員指示疏散。

    就在上周,北京地鐵公司也組織過不同形式的安全培訓,將防火警報等搬上展柜,宣傳地鐵內的消防安全。

    密集宣傳,事出有因。

    近年來,軌道交通因其快速便捷等特性,逐漸成為人們通勤出行首選。以北京地鐵為例,年搭載乘客數量連續攀升,最高日搭乘乘客數量已經超過720萬人次。隨著去年年底5條郊區線路開通,市區既有線路的部分重點站客流猛增30%。以大興線和4號線為例,兩線日均客流量達93萬人次,換乘量最大的站在西直門站,日均換乘量達21.5萬人次。

    然而客流增多,站臺面積卻只能保持現狀,這必然帶來安全隱患。上周就因客流過多、乘客搶上搶下等原因,地鐵連續發生4起小故障,造成客流積壓等情況。

    面對這種新增的“隱患”,超過半數乘客并未意識到,并且缺乏逃生疏散常識。目前,中小學校也未將這門課程納入必修課。在昨日的“課堂”上,京港地鐵有關負責人直言,“乘客對隧道遇到突發情況可能不清楚”。

    軌道專家介紹,主要有兩種疏散情況。第一種為區間疏散,即列車停在站臺與站臺之間的隧道內,不能繼續運營時,應當采取的乘客疏散措施;還有一種為車站疏散,當車站內出現突發情況,短時間不能恢復正常時,需要對站內乘客進行臨時疏散的情況。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疏導措施一直存在,只是內容和形式大多公式化,因此少人問津。京港地鐵有關負責人也表示,此前通過一些安全宣傳手冊等普及過這方面的知識。

    “這些宣傳效果都不明顯。”一位地鐵站區長透露,“乘客查看地鐵官方網站大多是進行線路查詢,安全疏導的內容并不位于顯著版面,因此關注度很低。不定時的發放安全手冊能夠起到一定效果,但很多乘客隨手領取后并不仔細閱讀,就將其丟棄在垃圾箱處,宣傳效果可想而知。”

    相對而言,昨日的“課堂”顯得活躍得多。京港地鐵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嘗試更多新方法,普及軌道交通安全常識,營造安全出行環境。

    新聞鏈接

    地鐵疏散

    9大步驟

    1.出現突發情況時,如列車迫停于區間內無法運行時,司機會通過廣播安撫乘客。

    2.車廂內乘客應等待工作人員通知,根據工作人員指揮進行疏散。

    3.確定無法運行且需要對乘客進行疏散時,工作人員將打開位于駕駛室內的緊急逃生門。

    4.工作人員通過廣播通知乘客準備進行疏散。

    5.工作人員確認三軌斷電后,乘客遵照工作人員指示由客室后端門進入駕駛室,并通過駕駛室內的逃生梯進入路軌。現場將有工作人員引導乘客進行區間疏散。

    6.乘客應聽從現場工作人員指揮有序離開列車,經由區間前往最近的車站。

    7.工作人員將在乘客疏散隊伍的首尾兩端,引領并協助乘客向車站方向疏散。

    8.車站工作人員在靠近站臺的路軌內,引導乘客進入站臺。乘客應聽從工作人員引導有序進入站臺。

    9.乘客安全到達站臺后有序撤離。工程人員將進入區間檢查列車故障情況。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