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國家發改委下月起將查藥品出廠價

2011-11-24  來源:北京晚報
[字體: ]

   出廠價不過0.6元的藥品賣到患者手中超過12元

    昨天(2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藥品出廠價格調查辦法(試行)》,將對國家發改委定價范圍內的藥品開展出廠價格調查。《藥品出廠價格調查辦法(試行)》將從今年12月1日開始執行。

    《藥品出廠價格調查辦法(試行)》規定,藥企應按調查要求如實填報《生產企業及藥品基本情況調查表》和《藥品出廠價格調查表》,調查人員根據企業實際生產情況核實調查藥品規格,并選取具有代表性的1至2個規格開展調查。接受調查的藥企要詳細填寫被調查的藥品名稱、劑型、規格以及計價單位。調查內容包括藥品出廠價及銷售等有關情況。出廠價包括最高和最低出廠價以及平均出廠價格;現行零售價項目分為國家定價、產地省定價和企業定價;銷售方式分為自主銷售、代理銷售、委托加工以及其他方式;銷售情況細分為銷售收入、銷售數量以及銷售人員數量。藥企需要對提供的相關材料合法性和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拒報、虛報、瞞報、不配合調查的價格違法行為將被追責。在藥企填報材料的同時,調查人員也將展開調查審核工作。《藥品出廠價格調查辦法(試行)》稱,調查人員將通過審查銷售明細賬、“收存發”記錄、發運憑證等,核對調查藥品的銷售數量和收入;通過審查職工名冊、工資發放記錄和勞動合同等核對調查藥品銷售人員數量。調查人員將根據銷售明細賬核對調查藥品的最高和最低出廠價格,按調查期間內所有出廠價格的加權平均值核算平均出廠價格,并通過抽查銷售發票等會計憑證的方式核查出廠價格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許多賣幾十塊的藥品,出廠價往往不超10元。此前,有業內人士表示,藥價虛高的一個重要癥結是采購環節中層層加碼。國家發改委從藥品出廠價開始查,就是掀藥價的老底,利于招標方了解成本,也避免某些利益團體鉆空子。

    國家發改委此前對山東兩家企業壟斷非法控制復方利血平原料藥,哄抬價格牟取暴利開出罰單。信息顯示,國內四家生產的復方利血平降壓藥出廠價在1.3元/瓶(100片)左右,目前北京藥店零售價在8元左右,零售價比出廠價暴漲6倍。另外,央視調查發現,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廠價不過0.6元,在北京中標價卻為11元,最后賣到患者手中超過12元。據銷售代理公司負責人稱,他們以每支4元的價格,將克林霉素磷酸酯賣給醫藥代表,醫藥代表再以中標價11元賣給醫院,中間差價7元。這個中間差價就是“返費”。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