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本市投入10億提升古都文氣兒

2012-01-16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如何讓北京這個古老的文化之都保持活力依然是兩會現場熱議話題。昨日,北京市文物局局長孔繁峙給出了今年古都風貌保護計劃表:“今年,北京市政府將撥款10億元,啟動百余項文物修繕工程,提升古都文氣兒。其中中軸文物將集體‘凈臉’。”

    大高玄殿年內修繕

    今年,本市將推動百余項古建筑修繕工程,大部分都集中在市區里。而素有“北京脊梁”美譽的中軸線仍是投入重點。

    “中軸沿線文物一直在修,但受到資金有限等因素,大多是挑著重要建筑修,盡量先修主體建筑,搶險延年為主。”孔繁峙說,今年起這種情況將得到徹底改善,修繕的面更廣,不起眼的油飾掉漆也要及時修補,所有文物都要“凈臉”。年內,景山壽皇殿、大高玄殿等古建都將啟動修繕。

    除了修繕,中軸景觀將一起整治。明年,中軸線申遺將正式提請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

    香山寺恢復原貌

    一些被人淡忘的歷史遺跡也將在今年重煥光彩,香山寺就是最好的例子。隨著年內這處古剎恢復原貌,市民到香山不僅能賞景,更能鑒古。

    這座位于北京香山公園南部的寺廟雖不太出名,但歷史悠久。根據市文物局發布的資料,寺院始建于唐代,至清乾隆時期達到鼎盛,后毀于1860年英法聯軍之手。

    “今后,這座古寺將重新修復。”孔繁峙透露,“文物部門對后苑區進行初步環境清理,過篩渣土約1000立方米,清理出大量瓦件、磚雕、柱頂石等建筑構件。考古隊也開始了前期勘探。目前,寺院的歷史資料正在搜集,已經找到乾隆時期的原始記錄。預計今春將動工修復。”

    另外,6大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和5大遺址將逐漸實現保護和展示。其中十三陵有望恢復百余公里陵墻;周口店遺址博物館老館將拆除,恢復遺址原貌。

    前門“鐺鐺車”將跑到永定門

    今年投入的10億元文保資金,還將分出一部分用于修繕沿街文物建筑的外立面。修繕時,不區分產權性質,只要有必要,就由政府和使用單位共同出資進行修繕。

    “北京是歷史名城,不少文物古跡都亮在街面上。但由于歷史原因,這些古跡被占用情況明顯,有些單位并不重視對古跡的修繕,然而來北京的中外游客會因為一座建筑的破舊而對整座古都保護存疑,因此我們必須動員和幫助管理使用單位對文物古建進行及時保護和修繕。”

    同時,本市將恢復永定門甕城和外城東、西角樓及內城西南角樓等名城建筑,整治鐘鼓樓周邊環境,再現晨鐘暮鼓的歷史景觀。孔繁峙說:“這些地標建筑的恢復,將再塑北京古城的輪廓。”

    市人大代表牛青山透露,前門有軌電車也將延長至永定門城樓附近。目前,方案已經基本制定完成。他說,東城區還將與大型國有企業聯合建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基金,更好地推進名城保護。本報記者 劉冕 王東亮 劉昊

    新聞背景

    文物專項經費12年漲4次

    這次文物保護經費增長,是近12年來的第4次。

    第一次,2000年至2003年,政府投入3.3億元對京城百余項市級以上文物古建進行搶險修繕,這個數字幾乎趕上了此前幾十年北京文物修繕經費的總和。

    第二次,2003年面向奧運會的“人文奧運文物保護工程”正式啟動。北京市從這一年起連續5年投入6億元用于古都文物保護,這意味著市里每年要拿出1.2億元財政專項撥款,其數額與國家文物局每年用于全國的文物保護專項經費大體相當。

    北京奧運會結束后,文物專項經費不減反增,每年多了3000萬投入,頤和園諧趣園、十三陵茂陵等一批重點古建修繕。

    今年起,經費第4次增長。市委市政府打造文化之都,以古都為載體,保護歷史名城的決心和力度,全國首當其沖。根據規劃,今年北京將實施包括推動中軸線申遺在內的五大工程來促進名城整體保護,提升古都文化魅力。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