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居民買電是按度數買,一次最多買2000度,現在有一些新小區使用智能電表,是按錢數購買電量,這在今后電價調整后該如何協調?”昨天,北京市居民生活用電試行階梯電價聽證會參加人參加質詢考察,實行階梯電價調整后,交電費時具體如何計算等成為參加人最關心的問題。
居民生活用電試行階梯電價聽證會將于本月11日召開,為讓聽證會參加人更直觀全面了解聽證方案內容,市發改委、北京市電力公司組織聽證會參加人進行質詢考察。按照相關程序,由市消費者協會、市人大、市政協等單位推薦產生的25位參加人已全部于4月26日收到聽證方案,進行了約一周的理解消化。
質詢會上,聽證會參加人就自己關心的問題向發改委和電力公司提問,認真為即將舉行的聽證會發言做準備。
北京市電力公司副總經理李百順介紹了全市電網運行建設情況。2011年,本市執行居民電價的用戶616.24萬戶,用電量168億度,占全市總用電量的23%。其中,589.36萬戶“一戶一表”居民用戶將實行階梯電價。北京作為快速發展的國際大都市,對電力的依賴越來越高,用電需求多元化,要求供電的安全性、可靠性也越來越高。
誰來操作這個階梯電價?是銀行、物業還是社區,如何來操作?電表今后還能否使用?多數聽證會參加人都對階梯電價操作層面的問題有疑問。對此,市發改委價格管理處處長彭紅說,實施居民階梯電價后,80%居民用戶的用電價格保持不變。即大多數居民家庭電費支出不受影響,只有少數用電量多的居民家庭電費支出會有所增加。
按照市發改委已公布的聽證方案一測算,一年內累計用電量不超過2760度的居民用戶占80%,其電費不會增支;用電量在2761度至4800度之間的居民用戶占15%,全年電費增支最多不超過102元;占5%用電最多的居民用戶,年用電超過4800度后,每多用1度電,電費多支出0.3元。
針對部分參加人擔心用電季節性差異較大的問題,彭紅表示,本市“一戶一表”居民用戶均以年為周期執行居民階梯電價,由于以年為周期執行,用戶可根據需要自行調劑使用電量,充分用足每月階梯電量基數,平緩了季節性用電波動,解決了季節性用電差異問題。
此外,為保障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需求,根據國家要求,本市對城鄉“低保戶”和農村“五保戶”家庭設置了每月15度的免費電量,按每戶每月15度電量和0.4883元/度的電價標準,采取貨幣化明補的方式,定期隨市民政部門的低保金統一發放。
新聞延伸
階梯電費該怎么算?
據市發改委介紹,以聽證方案一為例,對一個家庭全年不超過2760度(230度乘以12個月)的電量,執行第一檔電價標準0.4883元/度,即維持現行電價沒有變化;
居民家庭全年在2761度-4800度(400度乘以12個月)之間的電量,執行第二檔電價標準0.5383元/度;全年超過4800度的電量,執行第三檔電價標準0.7883元/度。
如某戶居民家庭在一年內累計購電量為5000度,則當年支付的電費應為:
2760×0.4883+(4800-2760)×(0.4883+0.05)+(5000-4800)×(0.4883+0.30)=260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