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古話告訴我們要善交益友、遠離損友,其實,這條處事原則對于鈣這種營養(yǎng)素同樣適用。“益友”能幫助鈣強壯骨骼,而 “損友”卻給鈣設(shè)置了重重障礙。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營養(yǎng)科教授李惠明和山東營養(yǎng)學會理事、濟南大學營養(yǎng)學副教授綦翠華解讀鈣的最佳和最差搭配,幫你認清鈣的 那些益友和損友。
益友圈
維生素D。眾所周知,維生素D是鈣的第一“密友”。多項研究表明,維生素D可以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減少腎臟排泄鈣。人體90%的維生素D通過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依靠自身皮膚合成;其余10%通過食物攝取,如蘑菇、海產(chǎn)品、動物肝臟、雞蛋和全脂奶制品等。
蛋白質(zhì)。骨骼中,22%的成分都是蛋白質(zhì),主要是膠原蛋白。蛋白質(zhì)充足的情況下,鈣才有了可以沉積的骨架,從而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富含蛋白質(zhì)的食物有蛋類、瘦肉、魚肉等。需要提醒的是,肉和魚類食物也不能吃太多,否則會造成蛋白質(zhì)過剩,增加尿鈣的大量流失。
鎂。當鈣被吸收進入血液中后,鎂就不斷地將鈣“搬”進骨骼,直到骨骼不再缺鈣為止,如果血液中還有多余的鈣沒搬完,鎂又將它們客氣地“請”出體外,所以,有了鎂的幫忙,才能使鈣均衡地分配到骨骼中去。食物中紫菜、全麥食品、杏仁、花生和綠葉菜等都含有豐富的鎂。
維生素K。這種維生素可以激活骨骼中一種非常重要的物質(zhì)——骨鈣素,促進鈣沉積到骨骼當中,從而提高補鈣效果。一般情況下,蔬菜葉片的綠顏色越深,維生素K的含量就越高,比如西蘭花、甘藍等。
鉀。鉀的主要作用是維持酸堿平衡,參與能量代謝和維持神經(jīng)肌肉的正常功能,這對于骨骼的生長和代謝是必不可少的。研究表明,鉀能夠防止鈣流失,使骨骼更硬朗。補鉀多吃香蕉、橙子等水果和小米等粗糧。
損友圈
咖啡因。有統(tǒng)計表明,每天飲用4杯以上咖啡就會影響鈣的吸收;每天消耗300毫克以上的咖啡因,就能加速鈣質(zhì)的流失。除了咖啡外,巧克力、濃茶和一些提神飲料也是咖啡因的重要來源。
磷酸。磷酸是一種中強酸,與金屬離子具有很強的結(jié)合能力,而磷酸鹽的溶解性很低。在消化道當中,磷酸會降低鈣、鐵、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率。可樂、甜飲料、加工肉制品中含有較多的磷酸鹽。
酒精。過量飲酒會使肝功能受損,從而使維生素D的代謝受到影響,不利于鈣的吸收。建議成年男性一天飲用酒精量不超過25克,相當于啤酒750毫 升,或葡萄酒250毫升,或高度白酒50克。成年女性一天飲用酒精量不超過15克,相當于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高度白酒30克。
鈉。英國科學家在對食鹽(氯化鈉)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鹽的攝入量越多,尿中排出鈣的量越多,鈣的吸收也就越差。除了要少吃鹽外,建議大家在選購食物時,仔細閱讀食品標簽,選擇鈉含量低的產(chǎn)品。
草酸。草酸是在蔬菜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物質(zhì)。如果經(jīng)常把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和豆腐、豆腐干、牛奶等含鈣高的食物一起吃,就會生成不易被吸收的草酸鈣,從而可能導致尿路結(jié)石。研究顯示,菠菜、莧菜等草酸高的蔬菜,只需沸水焯一下就可以去除40%~70%的草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