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瓜瓤里有黃白筋就是“打過針”?

2015-07-18  來源:揚子晚報
[字體: ]

    

    大熱天里啃個冰鎮西瓜,相信會讓很多人興奮。可每年這個時候,“打針西瓜”的說法就不斷會被提起。網上還流傳這樣的帖子:只要瓜瓤里有黃白色的“筋”,就說明這個西瓜打過針了。

    我們來到江蘇省農科院的蔬菜所實驗室,實驗顯示:給西瓜打針很困難,不僅西瓜打過針后“面目全非”,而且甜度和成熟的瓜比起來差距還是很大的。

    黃白筋是打針瓜?

    專家:這太扯了

    每年此時,網上就流傳著這樣一個帖子:“西瓜里的白筋黃筋就是打過針的證據”。記者在做打針實驗的時候,這一批西瓜打開,也能看到這樣的筋。黃白筋到底是什么呢?

    “這種筋絕對不是什么打針的證據,太扯了。”該所西瓜專家徐錦華說。出現這種筋有兩種情況,一種就和實驗用瓜一樣,因為它們沒有成熟。還有一種原因,就是跟瓜的品種以及栽培環境有關。

    說著,徐錦華還拿出很多這樣的照片給記者看。這些西瓜不僅有這樣的筋,還出現了不少空心的部分。“如果在種植過程中遇到了惡劣的天氣,比如 低溫、高溫、干旱等,有的品種就會出現黃白筋甚至空心,這些筋會影響口感,讓人感覺西瓜肉質變粗,但對人體健康沒有任何影響。”

    有一些“西瓜控”有過這樣的體驗:梅雨季節之前的西瓜口感好,但是梅雨過后再吃西瓜,總是覺得欠缺了一些。“這個的確是有的。”徐錦華說, 西瓜特別害怕“洗澡”,梅雨季節充沛的雨水會影響西瓜的口感,甚至會讓西瓜腐爛。“就拿南京來說,一般6月中旬以前,市面上銷售的都是本地瓜,而到了梅雨 結束之后,市面上銷售的多是來自河北、河南等地的外地瓜。”

    今年江蘇地產西瓜的情況如何呢?“今年西瓜的收成并不太好。”徐錦華坦言,在第一輪收獲的時候,遭遇了低溫天氣,這對西瓜產量影響很大。而到了6月份第二輪西瓜收獲的時候,又遭遇了長時間陰雨。“這對口感、產量影響都很大。”

     實驗過程

    西瓜七分熟,“皮厚”方便打針

    當被問及“你認為什么樣的西瓜最容易被打針”時,不少市民都說“肯定是不夠熟的,瓜肉沒完全紅”。因此,這次實驗選擇省農科院蔬菜所位于南京六合基地試驗田里的育種實驗瓜,大概只有七分熟,瓜肉中還有黃色的“筋”。

    因為考慮到要給它們“打針”,所以這些西瓜都是厚皮瓜。“如果選那種皮比較薄的,肯定一打就會炸裂開。”該所西瓜專家徐錦華副研究員告訴記者。

    第一步:瓜蒂太硬戳不進,注完又回滲

    實驗前幾天,揚子晚報記者買好了紅色色素和甜蜜素,它們的目的是增色和增甜。

    由于使用量要求比較精確,實驗人員在分子天平上進行稱量。“這個分子天平的精度可以達到小數點后四位。”實驗人員侯茜說。最終,我們用0.06克的紅色色素兌上100毫升的水,配出了色素溶液;用0.05克的甜蜜素兌上100毫升的水,配出了甜蜜素溶液。

    下面就是實驗最關鍵的一步——打針了。平時看護士給病人打針很輕松,那么給西瓜“打針”是不是也很容易呢?接下來的實驗證明,記者的想法太“幼稚”。

    首先,我們用較粗的針頭注射色素溶液。為了保證實驗的普遍性,我們選取了西瓜的瓜蒂、瓜臍和瓜身三個部位。沒想到“出師不利”,瓜蒂部位硬 度很大,實驗人員一開始都沒能把針頭戳進去。不得已,將注射部位往下放了幾厘米。針頭好不容易戳進去后,問題又來了,因為瓜內部的壓力,想要注射進去非常 困難。兩個實驗人員互相配合,其中一個使出了吃奶的勁,這才好不容易把溶液打了進去。

    可是還沒等我們高興,大家郁悶地發現,剛剛注射進去的色素溶液往外滲出了一些。經過好一翻“折騰”,第一針才算順利結束。

     第二步:1個多小時,才給兩個瓜打了12針

    實驗人員又在瓜臍、瓜身上打了兩針。記者發現,在瓜身上注射難度最低,但是打針之后留下的針眼也最明顯。

    打完了色素溶液后,下面就要注射甜蜜素了。我們換了一個細的注射針頭。打針的部位同樣選取了瓜蒂、瓜臍和瓜身三處,但和之前色素注射的部位稍有間隔。

    針戳進去之后,“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在注射甜蜜素溶液的同時,之前不遠處注射過紅色色素的部位又開始滲水。“這是因為在壓力的作用下,西瓜通過之前針眼的部位來釋放這些壓力,所以才會滲水。”

    就這樣,在“磕磕絆絆”下,實驗人員一共實驗了兩個西瓜,注射了30毫升的紅色色素溶液和甜蜜素溶液,共給西瓜打了12針。

    記者發現,光注射這12針,我們已經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如果瓜農真的要打針,那花費的時間會更久,在賣瓜的時候根本來不及。”實驗人員說。

     第三步:才過兩天,打針西瓜就已經爛了

    為了讓這些溶液可以進一步滲透,實驗人員將打針西瓜靜置了48個小時。同時,還取了一個和它們同一時間采摘的西瓜作為對比,看看打針之后甜度、風味上到底有什么區別。

    隔了兩天之后,揚子晚報記者再次來到實驗室。侯茜告訴記者,實驗室的空調這幾天一直沒有關,溫度維持在27℃。即便如此,西瓜仍在不停地滲 水。切開西瓜,一股酸味就“撲面而來”。記者看到瓜瓤里出現了好幾塊深紅色的部分。顏色和周圍正常的瓜瓤區別明顯。那么打針西瓜是不是變得很甜了呢?侯茜 拿出了測糖儀,數據顯示,這個西瓜中心部分含糖量是7%。而正常的成熟西瓜中心部分含糖量能達到11%—12%。

    “所以說給西瓜打針是根本不可行的,我們的實驗也說明了。”徐錦華表示,首先就“染色”來說,給西瓜注射紅色素,很難做到注射得很均勻。更 為重要的是,打針之后肯定會留有針眼。現在這樣的高溫天氣,即便沒有注射其他溶液,在室溫下只要幾個小時西瓜就會因為細菌侵蝕而爛掉。更別說瓜農打針后送 到市場上銷售,更不可能保證迅速賣掉。這樣“面目全非”的西瓜,相信沒有人會買。

    ■延伸閱讀    

    瓜瓤是大紅色 不代表打過色素

    既然想要通過打針來讓西瓜變甜、變紅行不通,那么西瓜到底怎么樣才能香甜可口呢?

    首先來說說瓜瓤的顏色,西瓜的瓜瓤顏色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豐富得多,有白色、乳白色、淺黃色、黃色、橙黃色、粉紅色、淺紅色、大紅色等等。 “不同地域的人對瓜瓤顏色的喜好也不同。比如江蘇就偏愛粉紅色,北方地區則喜歡大紅色。”徐錦華說,根據市場的需求,專家們有針對性地進行育種,所以并不 是瓜瓤呈現大紅色,就意味著打了色素。

    對于甜度來說,不同西瓜品種的差異也很大。在野生西瓜資源中,甚至還有的品種幾乎不含糖,吃起來的口感還會微微發苦。而栽培西瓜的甜度普遍 在7%—12%之間。“一般來說,西瓜的甜度取決于品種的特性,但受種植管理和天氣的影響也較大。比如說雨水比較多的年份,西瓜甜度就會降低,口感也不太 好。”徐錦華說。

    江蘇最好吃西瓜名叫“蘇蜜8號”

    省農科院蔬菜所一直在培育適合江蘇種植、口感優秀的西瓜品種。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最新品種“蘇蜜8號”。

    說到黃瓤小瓜,目前市面上比較多的是“小蘭”。徐錦華告訴揚子晚報記者,“蘇蜜8號”皮薄、瓜甜、水分多,口感甚至比小蘭更好。

    作為本土品種,“蘇蜜8號”更適合江蘇的生長環境,目前已經在江寧、東臺、宿城等地種植了3000畝左右。此外,它還是個早熟品種,在每年的4月底5月初就能上市,一直能供應到6月下旬。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