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習慣性脫位往往是外傷后出現的。第一次脫位會導致保持肩關節穩定性的韌帶組織撕脫。在復位時,關節雖然復位了,但撕脫的韌帶組織往往難以恢 復原位,因而此后肩關節即缺少了前方的重要的穩定結構。此后,每次活動至較容易脫位的角度,就會因為前方缺少必要的阻擋結構而出現脫位,這便造成了肩關節 的習慣性脫位。
現代研究認為,肩關節脫位是否變成復發脫位與病人的初次發上脫位的年齡有密切關系。如果是年輕人,比如說是30歲以前出現第一次脫位,那么 由于這些病人往往肩關節活動度在復位后恢復很好,且病人平常肩關節所需活動范圍較大,因此絕大多數會變為復發脫位。而初次脫位若發生在中老年病人中,比如 超過40歲的人,那么他們在脫位后肩關節活動范圍往往難以恢復到脫位以前的水平,因而復發的機率相對較低。
如果肩關節曾經出現1次以上的脫位,即復發脫位,那么根據目前國內外比較公認的研究結果來看,恐怕只有手術治療才能徹底杜絕今后復發的風 險。有些病人可以通過限制自己的肩關節活動度來達到減少復發的目的。因為一般情況下只有肩關節活動至一定的位置,才會出現脫位。但是,正如前面說的出現復 發脫位的往往是年輕病人,在這些人中日常的上肢活動很多,往往很難完全不去作那些可能會出現脫位的動作。
手術治療種類很多,可大致分為切開手術和關節鏡下手術兩種。切開手術就是傳統的較大切口的肉眼直視下的手術,一般來說創傷較大,恢復較關節 鏡手術稍慢一些。關節鏡手術是近10幾年來出現的一種新的手術方法。一般來說手術僅需要幾個很小的的切口,借助關節鏡器械完成,術后病人創傷較小,恢復 好。選擇做什么樣的手術很大程度取決損傷的嚴重程度。因為反復脫位會造成關節周圍的骨骼的損傷,如果這種骨性損傷過于嚴重,就不能采用關節鏡下手術,而需 要進行切開手術治療。建議一旦有超過一次以上的肩關節脫位,應盡早手術,這樣手術的效果更好。另外術前需要做三維CT檢查以確定手術的方式。
如果已經是復發脫位了,那么越早手術效果越好。因為每一次的脫位都會加重肩關節周圍的韌帶、關節囊以及骨骼的損傷,因而增加手術的難度。
手術后,患肢需要用三角巾或吊帶掛在胸前保護6周時間,以使修復的韌帶愈合。6周以后,開始做患肢的功能康復。這時可以用患肢做日常生活, 但不能從事運動。到術后半年時,可以開始一些不太劇烈的體育活動,如跑步、仰臥起坐、游游蛙泳等,但不能游自由泳、仰泳、蝶泳,不能打網球或羽毛球。到術 后1年時,可以做任何體育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