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人:陶霞,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副教授、醫學博士、“守護女性宮頸健康”公眾號創辦人
采訪人:付東紅
在我國,宮頸癌發病率居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第一位,每年都會奪去近三萬名中國婦女的生命。要實現宮頸癌的早發現和早治療,三級預防是主要措施。
子宮頸是位于子宮下部的柱狀結構,上與子宮體相連,下接陰道,是女性內生殖器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宮頸也是唯一與外界直接相通的女性內生殖器官。
宮頸通過陰道與外界相通,便于檢查和治療。原始的鱗狀上皮-柱狀上皮交界和生理性鱗-柱交界之間的上皮細胞,也就是“移行帶”是宮頸癌的好發部位,是宮頸癌篩查時采集宮頸脫落細胞的部位,也是陰道鏡檢查需要重點關注的部位。
宮頸癌是“潛伏”高手
采訪人:宮頸在人體中發揮什么作用?
陶霞:子宮是女性月經產生的場所,也是胚胎和胎兒生長發育的地方。作為子宮的“門戶”,正常的宮頸結構和功能在保護女性內生殖器免受感染、保證經血順暢流出和保障生育功能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宮頸受卵巢功能的影響而發生周期性變化并分泌黏液,排卵期的宮頸黏液稀薄,有利于精子通過;非排卵期宮頸黏液少而黏稠,在宮頸管內形成黏液栓,不利于精子和致病微生物通過。
妊娠后子宮不斷增大,宮頸則保持關閉狀態,形成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來保證胎兒的生長發育。分娩期宮頸變軟擴張,宮口開大,使得胎兒能夠經陰道娩出。
采訪人:宮頸癌是怎么回事?
陶霞:宮頸癌是發展中國家女性最常見的生殖道惡性腫瘤,是目前唯一一個病因明確的婦科惡性腫瘤,與高危型HPV持續感染相關。宮頸癌好發于宮頸移行帶的上皮細胞。正常宮頸上皮細胞通常經歷癌前病變階段,再進一步轉變成癌細胞。
宮頸癌是善于“潛伏”的高手,宮頸發生癌變的過程通常需要數年至十數年不等的時間。值得慶幸的是,并非所有宮頸癌前病變都會發展為宮頸癌。
采訪人:宮頸癌的危害程度有多大?
陶霞:宮頸癌輕者可致喪失生育能力,重者危及生命,所幸的是,宮頸癌的三級預防體系逐漸成熟,能夠通過干預減少危害的發生。我國自2009年廣泛開展“兩癌篩查”的宮頸癌篩查就是希望通過篩查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對宮頸癌前病變及時有效的治療可以預防宮頸浸潤癌的發生。
采訪人:宮頸癌有哪些臨床表現?
陶霞:早期宮頸癌通常沒有明顯的癥狀。隨著病變發展,可以出現以下癥狀:(1)陰道出血,早期大多是接觸性出血,如同房出血等;中晚期常常不規則出血。年輕患者可表現為經期延長、經量增多;老年患者常為絕經后陰道出血。(2)陰道排液,多數患者有陰道排液,液體為白色或血性,可稀薄如息肉水樣,有腥臭味。晚期組織感染壞死,可有膿性惡臭白帶。(3)晚期癥狀,癌灶累及周圍組織,會出現不同的癥狀。如壓迫或累及輸尿管時,可引起輸尿管梗阻、腎盂積水及尿毒癥;晚期可有貧血、惡病質等癥狀。
是什么導致了宮頸癌?
采訪人:宮頸癌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陶霞:宮頸癌是唯一一個病因明確的婦科惡性腫瘤,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持續感染,是宮頸癌發生、發展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HPV病毒是一種小DNA病毒,主要侵犯宮頸鱗狀上皮的基底層細胞以及位于宮頸移行帶的化生細胞,直接的皮膚-皮膚接觸是最常見的傳播途徑。
目前已知的HPV基因型別有100多種,其中40種以上的型別和生殖道感染有關,而大約有15種型別的HPV具有致癌性。根據其引起宮頸癌的可能性,被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與宮頸癌及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有關,低危型HPV則與生殖器疣及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有關。高危亞型中HPV16和18型與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關系最為密切。
研究表明,吸煙是HPV感染和宮頸癌發生的高危因素,且吸煙越多,相關性越強。雖然戒煙人群的HPV感染清除率明顯上升,但還是低于非吸煙者人群。因此,控煙對于預防HPV感染和宮頸病變的發生有著重要的意義。
熬夜和過度勞累影響自身免疫,不利于HPV感染的清除。鍛煉與規律作息是HPV感染清除的保護因素,可能原因與提高了機體免疫水平有關。
如何預防和治療宮頸癌?
采訪人:得了宮頸癌有治嗎?預后如何?
陶霞:隨著宮頸癌三級預防和宮頸癌“三階梯”診斷模式的普遍開展,宮頸癌正在逐步被攻克。宮頸癌有成熟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宮頸錐切、不同范圍的子宮切除)、放療和化療等。
宮頸癌的預后與臨床期別、病理類型等密切相關。Ⅰ期宮頸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80%以上,Ⅱ期宮頸癌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60%以上,Ⅲ期和Ⅳ期宮頸癌五年生存率分別不足40%和15%。總而言之,早期宮頸癌預后好,晚期特別是Ⅲ期和Ⅳ期宮頸癌預后較差。
采訪人:如何預防宮頸癌?
陶霞:宮頸癌的預防分三級。一級預防主要是指接種HPV預防性疫苗。顧名思義,是能夠預防一種或多種亞型HPV感染的疫苗。二級預防主要是通過篩查盡早發現癌前病變,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篩查的覆蓋率以及篩查技術的有效性。三級預防即宮頸癌前病變的治療。
綜合進行一級、二級及三級預防的干預可以幫助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采訪人:請您具體介紹一下宮頸癌的三級預防。
陶霞:通過接種HPV疫苗來預防HPV感染及其所引起的相關疾病的一級預防是預防宮頸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級預防即宮頸癌篩查最常用的方法是薄層液基細胞檢查(TCT)和HPV檢測。
三級預防包括對宮頸癌前病變的一般治療、物理治療和手術治療。一般治療指定期檢查、嚴密監測;物理治療又稱破壞性治療,包括宮頸局部病變的冷凍、激光、電凝、電烙、微波等;手術治療包括宮頸錐切和必要時的子宮全切。近年來由于宮頸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的發病率不斷升高并且有年輕化的趨勢,為了確保年輕患者能夠順利妊娠,宮頸環形切除術已成為治療宮頸癌前病變的主要方法之一。
目前我國大陸地區針對宮頸癌一級預防的HPV疫苗尚未投入臨床使用,預防策略以二級預防即宮頸癌篩查和三級預防即癌前病變的治療為主。
采訪人:宮頸癌具體有哪些治療方法?
陶霞:宮頸癌治療以手術和放療為主、化療為輔。需要根據患者的臨床分期、生育要求、全身情況等綜合考慮,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手術主要用于早期宮頸癌患者,對于中晚期和全身情況不適宜手術的患者,以及術后病理檢查發現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宜采用放射治療。化療常作為放療增敏以及術前“新輔助化療”,旨在縮小腫瘤病灶,爭取手術機會。
采訪人:我了解到不久前在“青年與家風建設”研討暨“心系大學生”項目高校志愿者年會上,您應邀作了專題講座,為何要在大學生中開展預防宮頸癌的宣教?
陶霞:宮頸癌和癌前病變不是中年人的“專利”,正在不斷年輕化。年齡在35歲以下的年輕宮頸癌患者約占同期宮頸癌患者的15%~20%。研究表明,宮頸癌和癌前病變與女性過早開始性生活密切相關。我國青少年特別是大學生性行為比例也呈現上升趨勢,如何保護自身,獲取相關的健康保健知識是第一位的。宮頸癌的三級預防中接種HPV預防性疫苗的一級預防推薦接種年齡是9-26歲。《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明確提出開展青年性健康教育和優生優育宣傳教育的要求。
綜合以上因素,對于HPV相關疾病如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預防宣教應該從年輕人開始,在大學生中開展安全性行為和宮頸癌三級預防知識的健康倡導有著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