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已立秋,但三伏天仍在發威。烈日之下,中暑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熟人見面的“寒暄”也變成了“暑暄”:“瞧這天兒熱的”“多喝水”“小心中暑”。可有一種中暑——情緒中暑,往往被人忽視。 情緒也會中暑,這不是心理醫生在故弄玄虛。近期,醫院心理科接診的情緒中暑病例并不少見。 病例 患者張師傅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的哥”,四十歲出頭,身 體一向很好。今年入伏以來他接二連三地發生追尾事故,有時自己都覺得犯的駕駛錯誤很低級。一天他收車回家,喝了幾口悶酒,突然心悸氣短,大汗淋漓,手腳冰 涼,幾乎要背過氣去。但到了醫院急診,什么毛病都查不出來。之后張師傅總感覺身體不舒服,甚至有輕生的念頭。無奈之下,家人送他到心理門診,一見到大夫, 他竟泣不成聲。大夫詢問病史后,又與張師傅聊了半個鐘頭,診斷他為情緒中暑引發的抑郁癥狀,最后開了抗抑郁藥,并讓他休息些時日。一周后,復診的張師傅又 回到了從前精力充沛的狀態。 1. 情緒中暑屬情感障礙 所謂“情緒中暑”,是指長時間暴露在高溫、高濕或炎熱環境中進行腦力或體力活動,因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造成的一組精神、心理癥候群。在臨床上,醫生以患者的認知功能下降、情緒不穩定、行為異常等為其特征性癥狀,又稱之為夏季情感障礙綜合征。 在疾病分類系統中,“情緒中暑”即夏季情感障礙綜合征與 抑郁癥、躁狂癥等屬于同一個范疇——情感障礙范疇。具體來說,患者會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思維遲緩等認知癥狀,煩躁不安、易激惹甚 至暴怒、興趣喪失、悲觀絕望等焦慮抑郁的情緒癥狀,以及坐立不安、強迫重復、沖動毀物、人際沖突、酗酒鬧事、自傷自殺等行為癥狀。 導致情緒中暑的原因有兩個方面。有統計表明,人群中約有16%的人在夏季會發生情緒中暑。尤其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于80%時,這種氣象條件造成生理中暑和情緒中暑的比例都會急劇上升。 但環境的外因需通過心理的內因起作用。換言之,情緒中暑 患者的性格大多有脾氣急躁、自我中心意識較強、適應力較弱、追求完美等特點。這類性格在醫學心理學中稱為“A型性格”,擁有該性格的人容易患上高血壓、冠 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心理門診中情緒中暑患者,往往也是心內科和神經內科的常客。 2. 青壯年是高危人群 為什么炎熱的天氣容易使人心緒煩亂、頭腦“短路”? 病理生理學和神經解剖學研究發現,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和 情緒調節中樞是同一個“脆弱”的器官——下丘腦。當環境過熱,引起身體熱應激反應,下丘腦便會努力工作以調節體溫和情緒。一旦超過了調節能力的極限,下丘 腦就會“罷工”,人的情緒就可能失控,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則會出現身心的中暑癥狀。 當然,下丘腦不是一個獨立的指揮部,它的上級領導是大腦皮層。一方面,大腦皮層會從上到下地指揮下丘腦的工作;另一方面,下丘腦也會向大腦皮層匯報包括體溫在內的全身生理狀態。因此,人們在情緒中暑時,會出現反映大腦皮層功能的認知障礙癥狀。 情緒中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集中在認知、情緒、行為三 者為主的心理功能方面。在極端情況下,情緒中暑會導致沖動性自殺的嚴重后果。由于情緒中暑是一種情感障礙,可以將其理解為抑郁癥的一種發作形式。如同前文 提到的張師傅,一旦達到抑郁發作的程度,應采取抗抑郁治療。 相對而言,青壯年人群由于暴露于熱應激源的機會更多,較孩子、老人更易情緒中暑。他們情緒中暑后對工作、生活影響更直接,癥狀發作時對自己和他人傷害更嚴重。因此,青壯年人群是情緒中暑的高危人群,要注意加強對他們的勞動保護。 3. “消暑”兼顧身與心 當你已感覺到高溫、高濕帶來的不適,最明顯的特征是莫名心煩、做事超乎尋常的沒耐心、脾氣很大一點就著,就應及時避免情緒中暑。 先來說說生理層面的“消暑”,最簡單的就是改變過熱的外 部環境。比如,置身于空調環境或陰涼、干燥的地方,脫離高溫、高濕的熱應激源。同時,積極采取降低體溫的措施,如飲水、沐浴、擦身等。但要注意循序漸進, 以免驟熱驟冷之下,影響下丘腦正常調節體溫的功能,或是造成毛孔急劇收縮無法正常排汗引發炎癥反應。在為身體補充水分的同時,也要補充糖、鹽等物質,以防 體內能量不足和電解質紊亂。 其次是心理層面的“消暑”。由于大腦皮層對下丘腦有高級 管控功能,可充分發揮其作用。我們可以運用心理學的方法,試著放松身心,閉目養神,開始冥想。比如,美好的景色或愉悅的回憶。總之,盡量去想象清涼的事 物、環境,以抵御外部環境的炎熱。傳統醫學認為,夏季心火旺,火為外陽內陰,如同火焰外焰熱而內焰涼一般。故無論外部環境是否熱浪滾滾,“心靜自然涼”也 是一種養心妙法。 擴大到社會層面上來說,健康的社交圈能提供安全感和歸屬 感,也有助于釋放負面情緒、獲得正能量,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持和保障。所以,閨蜜間的互訴衷腸,老友間的小酌暢談,都可以令人在參與過程中保持一個好心 情。對于長期暴露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的人來說,如能調整急躁、易怒的性格特點,使自己對炎熱有心理準備,才是預防情緒中暑的長遠之法。 (作者: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 醫師提醒 情緒中暑后怎么辦 發現患者有情緒中暑癥狀后,第一時間應助其進入涼爽環境,但不要急于過快降溫。飲食方面大量進食冷飲會引起胃腸功能紊亂,環境方面突然進入溫度過低的空調房間會引起外感風寒。 特別提醒,嚴重的情緒中暑屬于精神心理專科醫生的工作范 疇。如果患者癥狀嚴重,比如語言反常、行為過激、意識不清等,要及時送醫治療。由于每個人情緒中暑的癥狀不同,治療也因人而異。通常對情緒低落者,醫生會 使用抗抑郁藥物,有躁狂癥狀者則禁用抗抑郁藥而需使用情感穩定藥物。藥物選擇取決于對癥狀的判斷。 相對而言,支持性的心理治療操作簡單,家人也可學習,如陪伴、傾聽、理解、撫慰、提供安全感、保持耐心等。如有疑問和困難,可求助于心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