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孩子高燒不退 警惕這種并不少見的“怪病”

2017-02-26  來源:北京晚報
[字體: ]

 最近這段時間幼兒園老師很頭疼,因為有一部分孩子發高燒。但是這種高燒有點奇怪,它并不是由感冒病毒引起,而是由一種免疫系統疾病導致的。這種病很多人都沒聽說過,叫做川崎病。川崎病是什么病?孩子們又是怎么得上這種病的?

    川崎病不少見卻少人了解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齊建光主任醫師說,雖然川崎病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陌生的疾病,但在兒科還是比較常見的。世界上第一例川崎病是在日本被一位叫川崎的醫生發現并總結出來,因此這個病用他的名字來命名。咱們國家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才開始熟悉川崎病的。

    它高發于5歲以下的嬰幼兒,很少有成年人會得川崎病。雖然這個病會發高燒,但卻不是感冒、肺炎那樣由細菌和病毒引起,而是屬于免疫系統疾病 血管炎當中的一種,是由血管的無菌性炎癥導致,無菌性炎癥一般不會傳染,所以歸根結底川崎病不屬于傳染病,孩子之間也不會相互傳染。

    川崎病多發生在中國、日本這樣的東亞國家,歐洲、美國很少見到川崎病。這大概是與亞洲人的易感基因有關。它又叫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從名字上我們可以看出它除了高燒不退,還會出現皮膚黏膜上的一系列表現,比如眼睛和嘴唇充血等。

    治療不及時可累及心血管系統

    雖然川崎病的治愈率比較高,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和阿司匹林聯合抗炎、抗凝治療,多數患兒很快病情就能得到控制,但是為了預防未來合并癥的發生,一般患兒治療療程至少2至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除此之外,因為川崎病是一種血管炎,它不光會出現一系列癥狀,還會累及身體其他中小血管。如果沒有早期及時治療,一旦病情進展嚴重還會累及 心臟的冠狀動脈,這個概率在治療不及時的川崎病當中占到了20%至30%。嚴重者甚至會因為血小板的聚集出現血栓,導致冠狀動脈阻塞進而發生心梗。如果早 期診斷并能及時應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進行治療,冠狀動脈受累的發生率就會下降到5%以下。

  川崎病六個典型表現

    川崎病的具體病因現在醫學界還沒有搞清楚,想做到提前預防還有些困難。因此通過癥狀表現及時發現早期治療成為關鍵。齊建光醫生說,川崎病主要有以下六個典型表現,國際指南上針對這種疾病的診斷標準也是這六點:

    ❶發燒:川崎病幾乎都會發燒,而且是持續5天以上,體溫達到38.5度的高燒。

    ❷眼睛充血發紅:由眼睛的黏膜充血造成的眼睛充血發紅。川崎病導致的眼睛紅和紅眼病的眼睛紅不太一樣,川崎病導致的眼睛紅通常沒有分泌物。

    ❸嘴唇潮紅且皸裂,出現楊梅舌:舌頭上就像有刺一樣。

    ❹頸部淋巴結非化膿性腫大,會在孩子的脖子上看見大鼓包。

    ❺全身出現各種形態各異的皮疹,通常不覺得癢。

    ❻手足硬性紅腫:這是指孩子的雙手雙腳又紅又腫還硬邦邦的。

    川崎病很直觀,通過這一系列癥狀表現很容易確診,如果以上這六點當中符合五點就可以確診。當然在門診也見過有些不典型的川崎病,可能只符合三點,但用其他藥進行治療也沒治好,按照川崎病就治好了,說明也是這個病。這種癥狀不典型的川崎病大概占到10%至30%。

    提醒

    齊建光醫生提醒:通常來說孩子發燒沒達到38.5度先不用急著去醫院,可以使用物理降溫的辦法。但如果孩子持續發燒三天,且體溫都在 38.5度以上,請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即使不是川崎病,總是高燒不退也得去醫院檢查治療。確診川崎病之后不要擅自停藥,另外即使治愈也要按醫囑定期隨診, 以便發現后續問題盡早治療。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