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柯楊教授團隊建立我國首個適用于大規模人群篩查的食管癌風險預測模型,這為我國食管癌人群防控精準化提供了重要的風險預測與分級工具。
柯楊課題組以食管癌高發區“河南省滑縣”的668個自然村為研究現場,啟動了“評價內鏡篩檢食管癌效果及衛生經濟學價的人群隨機對照試驗”。該 課題組工作人員以1.5萬例內鏡篩查病例為基礎,聯合流行病學調查數據和內鏡篩檢病理結果,構建了我國首個具有良好預測能力的食管癌發病風險預測模型,通 過患者年齡、食管癌家族史、致癌物環境暴露、不良飲食習慣、上消化道早期癥狀,可預測人們罹患食管癌風險,使這種食管惡性病變的檢出率明顯提升。
記者了解到,未來該研究還有望推出“食管癌發病風險計算器”,大眾及臨床醫師下載后,可輕松實現食管癌發病風險的自測自評、風險分級與管理,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及臨床意義。
食管癌是我國特色高發腫瘤,全球近一半新發病例都發生在我國。由于臨床發現的食管癌病例多為中、晚期,預后差,給大眾健康尤其是高發區患者家庭造成了沉重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