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出門買菜要走多久到達菜市場?招待朋友走一刻鐘能否找到滿意的飯館?昨天(23日)市社工委委員、社會辦副巡視員王智玲在做客《城市零距離》特別節目時透露,今年為群眾擬辦重要實事之一,是計劃完成100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示范點,目前已建成了71個,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昌平、大興、平谷、懷柔區和延慶縣這10個區縣均完成了今年的目標,全市有望超額完成任務。
怎樣才算建成了“一刻鐘服務圈”呢?王智玲表示,市社工委制訂了一個初步檢查驗收的標準,主要有軟、硬件兩方面,其中軟件包括社區內的公共服務、志愿互助服務、便民利民服務和特色服務;硬件則是社區服務站、警務工作站、社區衛生站、文體活動中心、市民學校、圖書室和便利店等服務設施。“也就是說,在15分鐘的行走半徑內,軟、硬件指標都達到了,這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就算建成了。”
記者了解到,去年本市原計劃建成50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示范點,但最終實際完成了166個。王智玲信心十足地表示,盡管今年的目標是100個示范點,但從目前的進展情況看,已有10個區縣完成了既定目標,下半年石景山、門頭溝、房山、通州等6個區縣還會繼續進行。“我相信這個數字還會有一個較大的突破,預計會超額。”
在一些已經建成的“一刻鐘社區服務圈”里,不少居民都拿到了一本便民小冊子。在這本小巧的“攻略”里,街道推出的各種便民服務設施一應俱全,都能方便快捷地找到。
那么,社區又是怎么選擇服務商的呢?
“我們一切出發點都要對接居民的需求。”朝陽區朝外街道工委書記田志剛表示,每個社區都成立了評審監督小組,至于哪些商家可以準入,是由居民代表說了算。入圍認定站點的服務商,經過一個季度或半年的監督考核,如果沒達到群眾滿意,街道和居民小組成員會進行實地考察,監督商家改進服務;整改后群眾仍不滿意的,就要被淘汰出局。“群眾投訴是監督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
除此之外,在引進商戶時,街道還會考慮能否對社區內的老年人、殘疾人提供一些特殊服務,如上門理發等。談到上門服務,王智玲透露,這是正在推進的一項重點工作,目前有些社區還運作得很不錯,例如西城區廣內街道的智慧社區,就專門建了一個槐柏商圈網,他們把商家信息平臺都公布在這個網絡平臺上,既有送貨上門服務,還有社區網絡論壇,對居民來說,非常便捷。
目前,本市“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示范點的推廣主要采取先易后難的方式,即先把一些已具備基本條件和居民需求強烈的社區搞好。未來,如有市民感覺自家周圍生活不方便,可聯系所在的社區、居委會、服務站,或者向街道提出建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