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不景氣的全球光伏市場,引發了尚德電力(STP.NYSE)、晶澳太陽能(JASO.NASDAQ)等光伏組件公司二季度的虧損。現在德國這一曾經的第一大光伏需求國,決定要在希臘興建總計10G瓦的光伏電站項目,又為該行業燃起了希望。據法新社報道稱,整個項目將耗資200億歐元,占地200平方公里,預計9月中旬會對外正式公布。10G瓦相當于去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的55%。
該項目名為“Helios”,年發電收入約為38億歐元,發電量會達到150億千瓦時,電站項目的運行時間為20年~25年,其電力主要輸送回德國使用。
湘財證券分析師侯文濤表示,假設中國尚德電力、英利綠色能源(YGE.NYSE,下稱“英利”)等光伏組件公司可以拿到一部分訂單,對企業的業績影響也是很大的。
招商證券研究員汪劉勝表示,現在還需要考慮幾個問題:首先,中國光伏組件企業是否能拿到大量訂單。因為,該項目除了能夠幫助德國增加電力需求之外,也有歐洲政府之間加強合作的意圖。可能德國投資方會首選當地或者周邊國家的光伏組件廠商作為供貨者,以挽救他們在低價競爭中業績明顯下滑的頹勢。如德國著名電池組件企業Q–cells公司今年第一季度虧損了4110萬歐元左右,營業收入也銳減了46%,達到1.2億歐元左右。相比之下,中國雖然有部分公司在第二季度出現虧損,但全年實現盈利也是可能的。
其次,由于項目規模龐大,所以德國或其他歐洲投資商一定會在采購光伏組件這一關鍵設備時大幅壓價,以便降低其投資成本。
德國這一超大規模電站的計劃若順利出臺,將可能對處于低迷的歐洲及全球光伏需求起到提振作用。
一家著名光伏組件企業的國內組件銷售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就算中國組件企業不能在這個項目上獲得大量訂單,但受到該消息刺激,相信各國政府對于光伏產業的前景也會有新的評估,這對中國企業也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