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北京一號小衛星緊盯垃圾亂傾倒 “野坑”四年減少八成

2013-04-11  來源: 北京日報
[字體: ]

“全市目前一共有76處面積超過600平方米的大型垃圾渣土無序堆放點,其中新增24個。”昨天(10日)上午,市市政市容委環衛檢查處處長崔宣說,能準確地掌握這些亂倒垃圾的“野坑”,得益于高懸天際的“天眼”——北京一號小衛星,自2009年投用以來,北京一號小衛星發現的垃圾“野坑”從390余處,一路降至76處。

    9區拍到垃圾“野坑”

    北京一號小衛星2005年發射升空,目前在距地面68.6萬米的軌道上,每天拍攝本市,市政部門利用遙感技術觀測非法垃圾填埋點,效率比地面監測提高數百倍。經過對非法垃圾堆特征數據庫的不斷調整,北京一號小衛星的“本領”也不斷提高,已經能夠比較準確地識別面積在600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填埋點,并能通過比對提供相對可靠的監測數據。

    記者從今年一季度大型垃圾渣土無序堆放點報告上看到,本市現存的76個垃圾“野坑”基本分布在五環路至六環路間。朝陽、豐臺、門頭溝、房山、通州、順義、大興、昌平、懷柔等9個區縣都有分布。

    通過“天眼”定位,實地勘察拍攝的照片,記者發現垃圾“野坑”或在林間,或在地頭,有的臨近居民區,有的就在村口外,更有直接在路旁傾倒垃圾形成的,甚至僅距離居民區不過一公里。一處面積達7517平方米的垃圾“野坑”,干脆沿河堆放。

    76處垃圾“野坑”中,大多數都是混放的生活垃圾,只有少數是建筑垃圾。前往現場踏勘的工作人員說,如果到了夏天,這些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垃圾會散發腐臭味,嚴重污染環境。

    垃圾“野坑”三個月內清理

    “小衛星拍攝的照片經過分析處理后,我們會派人到現場查實,然后通知相關區縣必須立即提出解決、治理方案。”崔宣說,對垃圾“野坑”,一般要求在一個季度內清理完畢。傾倒的生活垃圾必須清運至正規垃圾填埋場處理,而建筑垃圾則可因地制宜選擇覆蓋或資源化利用。

    與本市正在推進治理的兩百余處非正規填埋場不同,垃圾“野坑”是在本市正規垃圾填埋場建成后,少數違法人員私堆亂倒形成的。市市政部門表示,垃圾“野坑”將由屬地負責治理。垃圾“野坑”出現、治理等情況,還會被記入環境建設考核中,如果問題長期反復得不到解決,將影響區縣政府績效考核成績。

    目前,根據垃圾“野坑”的分布情況,市政部門已經對個別地區提出要求,嚴管農村集體土地和征而未建、拆而未建地區。市政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執法部門已經根據小衛星拍攝的線索和市民舉報,對違法排放垃圾的責任人進行追查,嚴重違法傾倒垃圾危害公共安全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新“天眼”視力將提高十倍

    伴隨著本市治理力度的加大,北京一號小衛星拍攝的垃圾“野坑”情況也在好轉:2009年390處、2010年160處、2011年100處、2012年52處……

    崔宣表示,北京一號小衛星每季度都要向市政部門提供市容監測報告,其中一份即為發現的新增違法垃圾填埋點情況,包括數量、遙測面積和地理坐標等。

    據介紹,隨著衛星遙感技術的進步,本市不久將發射新型衛星上天。新衛星對地遙感精度將提高十倍,達到60平方米左右。“屆時,只要違法垃圾填埋點一冒頭,執法部門就能發現。”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