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住型商品住房管理辦法經反復討論并征求有關意見,目前已基本成熟,有望近期正式出臺。記者昨天(18日)從市住建委獲悉,今年內,北京計劃建設2萬套自住型商品住房,單套住房總價基本在200萬元以內,保障房輪候家庭將可優先購買。
輪候家庭可優先購買
記者從市住建委了解到,本市自住型商品住房管理辦法經反復討論并征求有關意見,目前已基本成熟,有望近期正式出臺。
據悉,自住型商品住房管理辦法的內容主要有:該類住房明確定位為商品住房屬性,面向自住型、改善型住房需求家庭,保障房輪候家庭可優先購買。同時,辦法對該類住房的再上市年限要求和收益分成等,均做了明確規定。
自住商品房源占比四五成
記者了解到,本月全市成交住房用地202公頃,環比增加1倍,年初以來累計成交736公頃,是去年同期的4.1倍。
同時,在全市供地力度整體加大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加大了自住型商品住房的供應,著力解決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今年以來,本市已在昌平、朝陽、海淀推出了3宗“限房價、競地價”地塊,房價分別限定為不高于每平方米1.5萬、2.2萬和1.9萬元,比周邊房價低約兩三成。
同時,市國土局會同市住建委多次調度各區縣,要求加大此類地塊的供應規模,特別是房價漲幅高、需求量大的區縣,要加快推進。相關負責人表示, 最近還將有幾宗該類地塊推出,預計今年可形成2萬套自住型商品住房的供應,套總價基本在200萬元以內 ,將能有效滿足自住和改善性需求,穩定房價。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北京今后還將進一步轉變住房用地供應方式,繼續加大該類地塊的供應,計劃每年向市場投放該類房源約占新建商品住房市場份額的40%至50%。
■名詞解釋
限房價 競地價
在土地出讓之前的限制條件中,就約定了入市的價格,開發商根據自己成本和合理利潤競爭土地價格。相比其他土地出讓方式,這種出讓方式,不僅可以限制出讓價格,也不可能出現高溢價土地。對商品房住宅銷售市場以及土地市場都有明顯的調整作用。
■相關新聞
70大中城市房價漲幅半年回落0.9%
晨報訊(記者 王麗婭)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8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69個城市房價繼續上漲,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19.3%,最低為下降2.3%。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指出,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漲幅從3月份的1.7%回落到8月份的0.8%,房價漲幅在逐月收窄。
劉建偉解讀8月份房價數據認為,8月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房價變動差異較大。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上漲在18%至20%之間,天津等31個二線城市同比上漲大都在7%至10%之間,唐山等35個三線城市同比平均上漲6%左右。除了去年同月對比基數相對較低,造成今年8月同比數據上漲較多。值得一提的是,房價環比漲幅在收窄,大部分城市的房價環比漲幅逐月略有下降。
理論家下基層講“住房保障”
專家建議開征房產稅抑制房價
“理論家走基層”活動昨日走進大興區禮賢鎮,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城市與房地產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倪鵬飛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為村民詳解“住房保障”。
倪鵬飛從保障標準、保障人群、保障方式和申請條件上介紹了住房保障體系,并列舉了經適房、廉租房、公租房等分類。他同時指出了住房保障體系存在的問題,如廉租房較少,目前占城鎮家庭不足5%的比例;經適房準入退出機制不健全、監管執行不嚴等。他說,目前保障性住房多集中在城市,農村較少,其實城鄉應該有一體化的保障體系。他還建議關注大量農村房屋空置造成浪費的問題。
在互動環節,有聽眾詢問如何能抑制房價上漲。倪鵬飛說,一是要加快住房保障體系的建設,另外要盡快開征房產稅,抑制不合理的投資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