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和一級保護區將嚴禁“動土”
走進千家店園區內,從昌赤路向東經灤赤路行駛,兩側山石聳立。一塊不起眼的山體,遍地破碎石塊,很難想到這是1.4億年前地殼運動形成的斷層;約三百平方米的光滑石壁,斜立地面,上面竟留下了侏羅紀時期恐龍的100多個腳印……本月9日,北京延慶地質公園升級為世界地質公園。但是,許多曾去過的游客發現,遍地大山大石,若無一些專業知識看不出什么地質門道來。昨日,地質公園管理處副主任尤寶軍介紹,要想對地質公園進行“深度游”,可以提前預約解說員。
尤寶軍表示,延慶在各園區已有25名地質講解員,經過了地質、旅游和綜合服務的培訓,市民團體旅游,只要提前打電話給景區,就可以預約到專職地質講解員。年內,這樣的地質講解員公園將再增10名。
設四級標準
二三級保護區占九成
延慶地質公園由西部的龍慶峽園區及古崖居園區,東部的千家店園區和南部的八達嶺四個園區組成,分布著204處地址遺跡點,總面積達620.38平方公里。其中千家店園區以燕山運動多期次地質記錄為主,包括北京首次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硅化木群等;龍慶峽園區則可以欣賞到北方喀斯特地貌;古崖居是重要的文化遺產地,古人在花崗巖上開鑿的石室為人們留下了千古之謎;八達嶺景區以長城和八達嶺雜巖體為主。
據市國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計劃對其啟動四級保護措施,讓超過600平方公里的土地維持上億年地質運動的痕跡。地質學家正在協助政府將園區中的不同區域劃分為特級、一級、二級和三級保護區,其中最普通的三級就像現在一樣,對普通民眾開放,也允許存在一定程度的商業開發;而第二級別的區域,將只對相關領域專家、研究人員等專業觀眾開放;特級和一級保護區將嚴禁“動土”,盡量保護現存的地質地貌,不做任何有影響的開發。
“按照初步規劃,特級、一級保護區為典型的地質遺跡景觀資源,具有極其重要的科研價值,區域內的地質遺跡不允許人為破壞,不允許增加與景觀不協調或破壞景觀的設施與人工建筑。”參與延慶世界地質公園申報材料綜合考察報告全程撰寫的一名地質學家說。
高級別區域是四級區域中面積最小的,以“百里山水畫廊”聞名的千家店園區,雖然風景線超過50公里,兩側的山石都有保護價值,但進入特級和一級區域的,不過1平方公里。
二級和三級保護區的面積,則超過占據了90%以上的面積。市國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二級保護區內可以建設少量的服務基礎設施,但禁止建設與景觀無關的設施。而三級保護區范圍內可以適當建設服務設施,但要與景觀保持協調。
軟硬件都提升
將劃定地質科考旅游線路
“早白堊紀末,在擠壓應力作用下發生了燕山運動最后一幕,形成了一系列近南北向斷裂及近東西向斷裂,沿構造裂隙侵入了近南北向脈巖。”這段話,出自八達嶺長城景區導游之口。“我們開始對景區導游進行培訓。現在不僅是專業導游,連一些景區中的農家樂服務員,都能說上幾句和地質有關的介紹。”相關負責人說。
為了方便游覽,地質公園也正在與地質專家研究,未來將在四個園區劃定兩到三條地質科考線路,建設更多游覽點,使游客沿途能夠觀賞到斷層帶、直立巖、峰叢、巖溶地貌以及恐龍足跡化石等豐富多彩的地質地貌。
而今,如果對地質感興趣,四個園區中的372塊各種絳紫色的指示牌會提示相關地質知識:“八達嶺花崗巖是燕山期巖漿侵入活動的典型代表,距今約1.2億年……該區花崗巖為深成侵入巖,塊狀構造,似斑狀結構,表面可見灰綠色捕虜體,形狀近圓形”。
目前,四個園區已將延慶境內較大的A級景區全部包含在內,由于四個園區內已有的景點運營管理已經比較成熟,因此仍是單獨收費。延慶地質博物館和路邊眾多地質地貌景觀則是完全開放,不收取任何費用。
灤赤路改道
恐龍腳印前將封閉
目前,屬地相關部門在出現遺跡的斜坡和灤赤路之間架起了齊胸高的欄桿,斜坡頂也罩上了一層密目網防止落石。為了方便學者研究,斜坡一側還搭建起了曲折的木梯。盡管如此,記者探訪時,這個全球所有首都中惟一出現的恐龍腳印,還露天接受著長年的風吹雨打。
“這種罕見的資源應該有更好的保護措施。斜坡可以選擇用玻璃罩子罩起來,更有效預防頂部有可能出現的崩塌。”市國土局相關負責人說。
除了山石自然風化脫落之外,往來車輛帶來的震動也持續對遺跡產生影響。屬地首先要做的,是推動灤赤路改道。
上周末,一份灤赤路改建工程方案正在現場進行公示。其內容顯示,現在的灤赤路在白河之陰,幾乎與白河的走向平行。而恐龍足跡化石正在這條路的南邊。當地為了保護恐龍足跡化石,計劃將整條路遷移到白河之陽。改造后,全長4.3公里、寬7米的二級公路,將全面代替現有灤赤路一段,而現有道路將在新路開通之后全線封閉,使得恐龍腳印化石得到更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