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天的中英“空氣污染防治高端研討會”6日在北京結束。英國皇家環(huán)境工程院院士代表團會同中方專家,就空氣質量與PM2.5污染、霧霾的來源分析及控制策略等議題展開研討,為北京破霾開“藥方”。
倫敦在上世紀50年代也曾受空氣污染之困,其在改善冬季燒煤取暖排放、控制機動車激增等城市治理方面都有值得北京借鑒之處。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國能源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約翰·洛克希德表示,英國在霧霾污染防治方面與北京有類似的經歷,倫敦就是典型的例子。工業(yè)化帶來的長期污染問題在1952年達到極致,釀成“倫敦煙霧事件”。此后經過50年的努力,英國空氣質量得到極大改善,公眾環(huán)境意識不斷提高。但時至今日,倫敦和英國空氣質量方面也仍然存在氮氧化物、臭氧等方面的問題。
北京市環(huán)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潘濤提出,近幾年,北京PM2.5和臭氧超標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對此,北京亟需解決多項技術需求,如清潔與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節(jié)能技術、礦山和建筑施工揚塵控制技術、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技術、PM2.5快速源解析研究及技術應用等。
英方代表團成員提姆•威廉姆森教授說,由于經歷過煙霧事件,英國科研機構并對霧霾環(huán)境對于人體的影響特別關注。相關研究表明,PM2.5不存在一個安全值,只要人體暴露在霧霾環(huán)境下,不論數(shù)值如何都會對其健康造成影響。估算數(shù)據(jù)顯示,空氣污染會讓人類壽命減少約6個月,而大部分心血管疾病都被證實與空氣污染有關。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謝克昌介紹,應加強對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的科學研究和戰(zhàn)略咨詢,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科學咨詢和科技支撐;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調整能源結構,控制煤炭消費所占份額;大力推進能源清潔開發(fā)利用等。
北京市環(huán)保局局長陳添說,為改善空氣質量,北京已打出組合拳,從壓減燃煤、控車減油、工業(yè)減排、清潔降塵、與周邊城市聯(lián)防聯(lián)控等多項措施改善空氣質量。依據(jù)清潔空氣計劃,到2017年,北京空氣中PM2.5濃度要比2012年下降25%,燃煤總量將控制在1000萬噸以內,累計淘汰100萬輛老舊機動車,同時新能源汽車將發(fā)展到2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