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對違法行為進行投訴舉報,卻分不清該找哪個部門;部門接到投訴舉報,由于權責不清或脫節,互相推諉或遲遲不處理,導致群眾非常不滿。北京市副市長戴均良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表示,目前,北京正有計劃整合各類投訴舉報熱線,規范設置區縣投訴舉報中心,實現對投訴舉報案件統一受理、統一分派、統一督辦、統一答復。
市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小娟今天上午在會上作“對市人民政府關于本市行政執法工作情況報告的意見和建議”時指出了行政執法過程中的種種問題并分析了原因。
問題
1、行政執法不作為
行政執法不作為是目前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之一。2013年,全市各級行政執法部門共實施行政處罰1388萬起,其中97.98%為公安部門一家實施,其他執法部門案件量僅占到2.02%,部分執法部門行政處罰案件量很少,個別執法部門甚至全年沒有實施行政處罰。
2、執法缺乏常態化
執法部門未能做到經常性管理,運動式執法、突擊式執法仍是部分執法部門常用的執法方式。一些執法人員平時執法不主動,對普遍性違法問題不監督糾正、不提醒指導,等到集中整治、檢查時才去執法。執法虎頭蛇尾,經常一趕了之。
3、執法部門互相推諉
執法部門存在“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思想,對于群眾舉報的熱點、難點問題,互相踢皮球,推卸責任,導致群眾反映的一些問題長期得不到回應和解決。
4、執法權力尋租
部分執法人員把執法當作權力,為個人謀取利益。有的濫用自由裁量權,執人情法;有的以處罰為要挾,索取好處;有的為違法者通風報信,甚至伙同違法者經營,獲取利益。執法缺乏公平性,不是把執法融入服務之中,而是為罰而罰,選擇性執法情況比較嚴重。
5、執法力度不足
執法處置走過場,執法主要靠罰款,治理不徹底,效率低,面對無照游商、黑摩的、非法小廣告等違法行為,缺乏根治的辦法。
6、侵犯當事人權益
同事不同罰。對組織和個人的執法力度不同,有些執法者對個人不作為,對單位亂作為。執法輔助人員多,執法不文明、不規范現象時有發生。
原因
1多、行政執法主體超2000個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各類行政執法主體2152個,其中國家部委、市政府和市屬委辦局垂直管理的行政執法主體為1417個,16個區縣政府及其所屬委辦局設置的行政執法主體735個。執法主體過多,相互指責界限難以劃清,同一管理事項,執法主體多頭復雜,出現問題互相推諉;一些綜合性的違法情況,執法主體難以明確。執法主體過多也造成執法力量分散,多數執法隊伍只有幾十個人,很難開展經常性執法,只能搞突擊式、運動式整治。
2亂、權責脫節執法邊界不清晰
95%的行政處罰事項由市和區縣共同行使,處罰權“上下一般粗”,街道、鄉鎮“權力有限、責任無限”。例如,城管綜合執法部門承擔12個方面371項執法事項,其中專業性強需要其他專業部門(42個)確認或配合才能完成的執法事項有13項;職權部分劃轉,執法邊界不清晰,相關部門依據不同法規均可查處的執法事項,占到12個方面職權中的9個方面。
3弱、聘用輔助人員約20萬人
目前,全市取得行政執法資格的人員共7.9萬人,其中市級執法人員1萬人,占全市執法人員總數的13%,但執法案件數量只占全市2%;16個區縣執法人員6.9萬人,平均每個區縣4300人,占全市執法人員總數87%,執法案件數量占到全市98%。基層執法力量不足,只能大量聘用執法輔助人員,目前全市聘用各類執法輔助人員約20萬人,有的街道、鄉鎮聘用的協管員與執法人員比例達到10比1。
4土、執法還依靠貼告示掛橫幅
部分行政機關仍然沿用以往對單位和“單位人”的管理方式,發文件、貼告示、下命令、掛橫幅。監管責任層層下放,層層簽訂責任書,責任最后下放到沒有執法權的社區和基層單位,導致監管虛化。仍然習慣于采用人盯車巡等傳統執法手段,技防手段和現代化信息傳播技術運用不足。
5粗、部分執法者業務差素質低
從本市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敗訴案件看,行政執法行為不文明、不規范,工作不嚴謹、不細致、責任意識不強,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機械理解和執行導致適用法律錯誤,執法方式簡單粗暴、不注重說理等情況較多,反映出部分執法人員依法行政意識不強,執法業務水平不高,執法理念落后。協管員準入門檻低,總體上文化素質不高,影響了群眾對執法隊伍的整體印象。
調研
借口案件或造成不良影響
部分行政機關向法院施壓
為了協助市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市人民政府關于行政執法情況專項報告,市人大分別以法院行政審判及檢察院行政訴訟監督、養犬管理執法、食品安全行政執法為視角,組織了一系列專題調研。
■“領導”一審出庭應訴率僅2.2%
從近三年的情況看,行政機關不愿當被告,法院不愿受理,導致許多應當通過訴訟解決的糾紛進入信訪渠道。敗訴率較高的相對集中在城建、工商、信息公開以及涉及鄉鎮政府類案件,2013年鄉鎮政府敗訴率為29.4%。
在行政訴訟過程中,行政機關過于強勢,不配合法院、不積極應訴情況普遍存在。一審案件本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僅為2.2%。多數行政機關在訴訟中不僅不檢視自己的行為是否合法,反而以“案件對行政執法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為由,對法院審判施加壓力。
因此,市人大建議,將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作為硬性要求列入業績考核體系,制定行政執法自由裁量基準,并建立執法部門接受投訴、回應社會輿論的工作機制。
■建議開展犬用電子芯片埋植試點
常委會有關部門在調研中發現,目前,全市有大量犬只不登記、不年檢,大型犬、烈性犬屢禁不止,犬只隨地便溺無人監管。《北京市養犬管理規定》實施已有11年之久,但公安登記年檢系統和農業免疫系統至今未能聯網,致使犬只底數不清,免疫數與實際犬只數存在較大缺口。
市人大建議為辦理登記年檢的養犬人免費辦理“養犬意外保險”。同時,要明晰養犬管理服務費的開支去向,增加經費使用透明度,還可以建立養犬信息公開平臺,開展犬用電子芯片埋植試點工作。
■建議將更多執法力量配置到街鄉
調研指出,根據《北京市食品安全條例》的規定,食品生產加工作坊和食品攤販實行目錄管理。但實際上,條例執行一年多來,僅懷柔區和延慶縣制定了食品生產加工作坊的相關規定,僅門頭溝區、昌平區、大興區和懷柔區制定了食品攤販的相關規定。不少區縣表示出于城市管理的考慮,不鼓勵發展食品加工作坊和食品攤販,但對于本區域內實際存在的加工作坊和食品攤販并沒有做出有針對性的規定。
調研組建議,在具體執法隊伍方面,應該逐步向綜合執法過渡,將更多的執法力量配置到街鄉等執法一線。
人大建議
建立全市統一“行政執法指揮平臺”
李小娟表示,建議政府對執法不作為和亂作為切實啟動問責;同時建立全市統一的“行政執法指揮平臺”,統一接收違法信息,統一調度分派,并對處理情況進行監督。
此外,市人大法制委員會還建議對城管現有12個方面371項執法事項重新歸類劃轉;在行政編制總數不增加的情況下,按照城管綜合執法的事項、所轄區域面積、人口數量、管理需求等狀況,重新確定執法人員編制。
同時,應大幅壓縮市級執法事項和執法力量,將執法力量充實到基層執法一線。
市人大法制委員會還建議采取行政獎勵、行政指導等方式“鼓勵全民做城管”,并制定全市統一的執法人員招錄條件,從工資福利、獎懲等方面建立執法人員激勵和保障機制。
政府舉措
各類投訴舉報熱線擬整合
北京市副市長戴均良在上午的會議上表示,目前,北京正有計劃整合各類投訴舉報熱線,規范設置區縣投訴舉報中心,實現對投訴舉報案件統一受理、統一分派、統一督辦、統一答復。并建立起全市統一的行政執法信息服務平臺和信息中心。
清理撤并議事協調機構和臨時機構
戴均良指出,全市將對各類議事協調機構和臨時機構進行清理、撤并,并嚴格控制新增議事協調機構和臨時機構。同時,2015年完成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征收、行政給付等行政權力的清理和規范,實現一事一編碼、事事有編碼。
行政執法人員將進行資格年審
市政府將探索對行政執法人員的分級、分類管理和資格年審制度,統一執法證件、執法服裝、執法公示信息,還將采取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的方法。本報記者 張楠 J204
相關
司法熱線下月升級人工語音
12368司法服務熱線10月份將試點改為人工語音服務,12月份正式向社會開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慕平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作了“關于依法規范行使審判權情況的報告”。
慕平表示,為了解決“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問題,計劃將12368司法語音服務熱線升級為人工語音服務平臺。在12368熱線的基礎上,設立人工坐席,努力在第一時間化解一部分當事人的不滿。12368人工語音服務平臺將于今年10月份投入試運行,12月份正式向社會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