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養老服務條例》5月1日實施,新增養老機構社區服務等條款
昨天(29日),市人代會上,《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下簡稱條例)高票通過,今年5月1日起,這份全國首個地方性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正 式實施。與草案相比,條例新增“養老機構社區服務”“老舊小區無障礙改造”兩項條款。據市民政局透露,今年上半年,將出臺推進條例實施的細則,并出臺相關 配套方案。
條例新增兩條款
據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李小娟介紹,市人大代表們積極審議條例草案,共有228位代表對草案提出423條意見、建議,主要集中在條例出臺落實 情況、托老所和老年活動場站建設、居家養老服務同機構養老結合、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設、違法行為處罰等方面。重復意見、建議合 并后,形成了66條對草案的修改意見,其中,對法規條文進行修改的意見有21條,涉及落實法規、加強居家養老工作的意見有45條。
昨天通過的條例與草案相比,除完善文字外,還新增了兩條內容。新增“鼓勵養老機構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為周邊社區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服 務。”對于提供服務是否收費的問題,李小娟表示,出臺條例是希望規范養老產業的發展,形成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服務和公益性服務相結合的養老體系。 新增此條是為了鼓勵養老機構為周邊社區老人提供多樣性的服務,“服務并不一定全免費,需要根據具體的服務內容決定是否收費。”李小娟還以朝陽區寸草春暉養 老護理機構為例,鼓勵養老機構成為公益服務平臺,一方面匯集養老服務和志愿者信息,一方面匯集社區老年人信息,為雙方牽線搭橋。
條例中還新增“新建、改建和擴建居住區應當符合國家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準,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應當逐步推進老舊小區的坡道、樓梯 扶手、電梯等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服務設施的改造。”這也是不少市人大代表關心的問題。據李小娟介紹,這項改造目前有些社區已開始進行,先從坡 道、樓梯扶手等比較容易改造的項目開始,先易后難,量力而為。至于老舊小區增設電梯,由于牽扯到多個部門以及房屋產權等問題,目前尚無時間表。
一季度出臺養老服務評估辦法
據市人大法制委介紹,目前有關部門已著手研究條例配套辦法,包括對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人的補貼辦法;養老服務評估辦法;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工作辦法等。李小娟表示,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應該是面向所有老年人,政府的公共服務例如對困難老人的補貼,將面向戶籍老人。
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表示,將盡快召開由44個成員單位組成的市老齡委全會,明確市、區、街鄉、居委會和村委會的各方責任,制定條例實施的路線圖、項目包和時間表,爭取上半年出臺條例的實施細則,并在下半年進行普法宣傳。
據透露,市民政局將引入第三方設計養老服務評估辦法,爭取在第一季度出臺,并對老年人群進行篩查歸類,出臺對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的補貼辦法。同時,市民政局還將設計老年人營養餐食標準,為居家養老工作提供基礎政策支持。
今年上半年本市還將新增5000個“養老卡”服務網點,全市網點將達到12000個。同時,今年本市還將擴大“養老卡”覆蓋范圍,65歲至 79歲的老年人也可以申領“養老卡”。李紅兵表示,爭取在第四季度啟動相關工作,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將可開始申領,“那時,‘養老卡’將真正成為‘老年 卡’”。
今年人大執法檢查條例實施情況
據介紹,市民政局、市老齡委將進一步明確相關政府部門落實條例的職責,完善條例實施配套政策文件體系,加強督促檢查和考核,切實做好條例的實施工作。
市人大常委會今年計劃對《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落實情況進行執法檢查,屆時將把本條例的督促落實及實施情況作為執法檢查的重要內容,重點檢查居家養老設施的建設、運行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