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全面兩孩"來臨,"兒科醫生荒"如何破解?

2016-01-30  來源:新華社
[字體: ]

 全國每千名兒童只有不足半名醫生,一些醫院甚至對兒科進行“限診”……隨著“全面兩孩”政策實施,我國兒科醫生資源緊缺的狀況將進一步加劇。

    千名兒童只有0.43名醫生

    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兒科門診內,上百名前來就醫的患兒和家長把候診大廳和走廊塞得滿滿當當。這家醫院兒科日均門急診量超過500人次,有兒科醫生36名,兒科床位100張。

    醫院兒科主任、陜西省醫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寶西說:“我們的兒科醫生和病床數量在陜西綜合性醫院中算多的,但仍難滿足患者需求。”

    “一個上午,我要看一百多個病人。”王寶西說,病床也是供不應求,通常肺炎患兒要等兩三天才能排到床位。

    “兒科醫生一個蘿卜一個坑,缺誰都不行。”西安市中心醫院兒科主任羅志娟說,有四名醫生請假或出差,導致兒科運營困難。

    《2015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公布數據顯示,近5年來,中國兒科醫生總數從10.5萬下降到10萬,平均每1000名兒童只有0.43位兒科醫生,與全國平均每千人配備2.06名醫師的水平相去甚遠。

    王寶西介紹,這一比例在基層市縣更低。在陜西省渭南市,平均每千名兒童只有醫生0.17人,醫患配比嚴重不足。

    “我們醫院已經降低了兒科醫生招聘標準,還是很難招到人。”羅志娟說,兒科優秀人才、骨干醫生緊缺,西安市中心醫院16名兒科醫生中,副高及以上的只有3名。

    據陜西省衛計委統計,陜西兒科醫生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僅占30%,大專學歷占30%,與其他科室相比,兒科醫生總體學歷偏低。2014年陜西省兒科醫生流失380人,超過全省兒科醫生總數的10%,流失的醫生主要集中在市縣級基層醫院。

 兒科為何進人難、留人難?

    “兒科工作強度高、壓力大、風險高,難以吸引優秀人才,也難留住醫生。”羅志娟說。

    西北婦女兒童醫院兒內科副主任醫師付蓉告訴記者,她每周兩天門診、兩天會診,每四天值一次24小時班,天天去病房查房,平均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一年多沒休過一個完整的周末。

    據了解,兒科又被稱作“啞科”,對醫生診斷水平要求高。兒童病情變化快,兒科醫生要承擔的診斷風險也高。而家長愛子心切,對醫生的治療抱以極大期待。兒科成了醫患矛盾的重災區,醫生、護士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家長的叱責甚至打罵。

    “天天有家長沖護士發脾氣。一針沒扎好,家長就喊‘你會不會扎針,拿我娃練手呢’。心急的說話就更難聽了。”西安市中心醫院兒科護士李佩說,這幾年醫院兒科護士有十人離職。

    “工作量不比別的科室少,工資卻少了30%。”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護士長房夏玲說。兒科常見病多、大檢查少、用藥少,兒科的收入也比別的科室少。不少醫院醫生工資與科室收入掛鉤,兒科醫生工資普遍低于其他科室。

    如何緩解兒科醫生“吃緊”?

    隨著兩孩政策放開,我國嬰幼兒數量將會增長,破解兒科醫生緊缺難題更加急迫。

    “應把兒科作為醫院重點項目,將兒科建設作為醫院考核的硬性指標。”陜西省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安海燕說,可以設立兒科醫生專項補貼資金,在績效考核、晉升與培訓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目前,陜西省衛計委已要求綜合性醫院必須設兒科,且兒科床位占總床位的5%。

    據了解,從1999年起,全國大部分醫學院停止兒科專業本科招生。“兒科專業本科畢業生少,是造成兒科醫生人才梯隊斷層的重要原因之一。”王寶西說,“各大醫學院校應恢復兒科專業招生,縮短兒科醫生培養時間。”

    受訪專家建議,政府應對基層醫院兒科進行重點幫扶,以政策鼓勵高質量醫生流向基層醫院。設立兒科免費醫學生,鼓勵醫生向基層流動。

    安海燕說,應將0至7歲兒童保健和醫療納入母嬰保健法,從法律層面督促、規范兒科的發展,將兒科發展納入“健康中國”建設。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