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315晚會,感覺都不會餓了,不敢點外賣了!”昨晚(15日),白領小李發了這么一條朋友圈。在央視315晚會中,央視記者實地調查發現,“餓了么”外賣訂餐平臺引導商家虛構地址、上傳虛假實體照片,甚至默認無照經營的黑作坊入駐。
在節目中,央視記者應聘成了“餓了么”一名配送員。不久便接到了一個名為“速客美食”的配送訂單。商家上傳的照片顯示,實體店面寬敞明亮,灶具整潔,菜品豐富多樣,登記的地址是朝陽區建國路93號院萬達廣場9號樓B2層。然而,央視記者接單取餐時,卻在店主電話的指引下,七拐八拐來到了通州區楊莊小區一棟居民樓前。
不僅在北京是這樣,“餓了么”網上一家名為“咕咕叫快餐”店鋪,每個月的網上訂餐量高達2532單。網上登記地址為錦江區耿家巷,但實體店卻是在一河之隔的武侯區勝利新村。店家上傳的照片,門面和大堂寬敞亮麗,而商家實體店門面狹小局促,店內沒有大堂,只有一間20平方米左右的制作間。另外,在“餓了么”的網站名為“食速達”的商家,菜品色澤艷麗,廚房不銹鋼灶具潔凈透亮。而實體店的廚房卻是這樣:昏暗狹小的制作間,墻上、灶臺上、飯鍋上到處是黑乎乎的油漬;老板娘剛剛從外面買來的火腿腸,用牙咬開外包裝就直接分切配到炒飯中;掉進臟東西的飯盒,在桌上磕打一下,就直接裝飯;用完盛飯板直接放在全是污漬的鍋蓋上。
根據央視調查,餓了么創立于2009年4月,是由扎斯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開發運營,按照餓了么網上公布的流程,注冊開店只需三個步驟:提交開店申請,通過資質審核,上線營業。節目中,央視記者提交了希望在河北燕郊開店的申請。第二天便接到了“餓了么”燕郊地區負責審核工作的經理的電話。約定時間后,央視記者見到了這位工作人員。他說,在燕郊申請開店,可以沒有實體店,甚至可不需要提供任何證照。
節目播出后,常用“餓了么”平臺訂餐的消費者感覺被騙了,“不敢想自己之前吃過的是不是也是小作坊做出來的,以后不敢點外賣了,還是自己在家做飯比較安心。”另外細心的人發現,百度百科針對“餓了么”已經做了更新,添加了以下信息:2016年3月15日,315晚會曝光,“餓了么”平臺引導商家虛構地址、上傳虛假實體照片,甚至默認無照經營的黑作坊入駐。昨晚,記者打開“餓了么”平臺,依次搜索“速客美食”、“食速達”、“咕咕叫快餐”等被曝光的餐飲商家,發現已經搜索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