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3000智能垃圾回收機進小區

2016-07-14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智能垃圾回收機。

  廚 余垃圾、塑料、廢紙等分類打包后貼上二維碼標簽,投進密閉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里,就能獲得積分,兌換洗滌劑、香皂、大米等生活用品。市市政市容委昨日透 露,“十三五”期間本市將施行更加注重效果的垃圾分類模式。部分居民小區的分類垃圾箱將陸續升級為2.0版本,今年內,預計3000臺新型密閉智能回收機 將進駐近1000個社區。

  分類投放

  居民貼碼扔垃圾稱重積分

  家住西城區大玉胡同玉廊東園小區的張先生,每天扔完垃圾后,只要有時間,就會上網登錄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分類管理系統,查看自己剛扔的垃圾的重量。

  張 先生的這個新習慣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源于小區內新增的3臺密閉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不銹鋼的外殼、兩個密封蓋,一邊是投放廚余垃圾,另一邊是投放電池、 保鮮膜、塑料袋、廢手紙等其他垃圾。從6月初起,物業挨家挨戶發了一堆二維碼標識,綠色是其他垃圾,紅色代表廚余垃圾,每次扔垃圾時把垃圾袋扎緊后貼上一 個,分類投放就能現場稱重變成積分。

  張 先生告訴記者,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積分還不一樣,“1公斤廚余垃圾算4分,其他垃圾算1分,每個積分折算1分錢,用來兌換生活用品。”他說,如今每天都 會把自家垃圾歸類后再扔,“一個多月換了一包洗滌劑和肥皂,更主要的是全家人都逐漸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如果是金屬制品、大件垃圾怎么辦?用手機掃描 回收機上的二維碼,可以直接聯系回收公司上門回收。

  分類清運

  云數據協助杜絕混裝

  最初,張先生也曾經弄混過,把廚余垃圾扔錯了,沒想到很快物業就找上門來,耐心地告訴他扔錯垃圾不但沒有積分,還會給后端清運造成負擔。“他們是怎么知道我扔錯了呀?”張先生很納悶。

  原 來,秘密都在小小的二維碼標識上。一個二維碼對應著一戶居民,當居民扔垃圾時,先要掃碼才能扔入回收機。回收機在稱重核算的同時,通過網絡設備將信息回傳 到小區物業的云數據終端機,實現了垃圾可追溯,這樣既可以掌握每家每戶垃圾的產生數量,還能夠精確分析每天垃圾投放的高峰時刻。

  負 責智能回收機項目研發的北京必發世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宗武點開數據,調出了7月份該小區的垃圾投放時間表。“從這段時間數據監測看,這個小區垃圾 投放最高峰出現在早上7點左右,然后是中午11點左右,再是下午5點左右。同時,我們還可以精確地看到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重量比值。”從數據看,截至昨 天16時,該小區當天廚余垃圾在100公斤左右,而其他垃圾則為20公斤左右。“最多一天是7月4日,廚余垃圾達到300公斤,其他垃圾只有30公斤。” 他說,這種云數據監控最大的好處是能夠實現垃圾清運精準化,按照實際情況進行分類清運。“智能垃圾回收機是密閉的,里面的垃圾分類收集,不會混裝,我們也 不會混運,會根據監控里的數據調控運輸車輛,什么時間點派什么車、派多少輛一目了然。”

  全市推廣

  350個小區和使館區先用

  記者了解到,類似玉廊東園小區的智能回收機已經在西城區3個小區、2條胡同進行了試點推廣,首批投入使用共35臺設備,采購費用全部由區財政承擔。“我們正在考慮市財政補貼一部分,在‘十三五’期間進行推廣。”市市政市容委固體廢棄物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十二五”期間,本市在3000余個小區推廣垃圾分類箱,基本覆蓋了城區絕大部分地區。不過,雖然垃圾分類的概念大部分市民都聽說過,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很多問題,比如一些居民扔垃圾時仍未分類,還有居民反映雖然扔垃圾時分了類,但垃圾車運輸時仍然是混運。

  從今年開始,相關部門、企業將逐漸改變過去“重數量”的做法,努力提高垃圾分類的質量,“在垃圾產生時就引導、鼓勵市民進行垃圾分類投放,通過技術手段嚴控運輸、二次分選和處理端,形成垃圾分類的閉環模式。”

  目前,市環衛集團正在350個物業小區和使館區推廣垃圾智能分類系統,覆蓋人口將超過100萬。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