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淘寶揭秘“假冒代運營”騙局并嚴管代運營市場

2016-07-19  來源:京華時報
[字體: ]

 一直幻想能和在社交軟件上認識的美女開網店踏實過日子的小張,在連續被假冒淘寶代運營公司騙了六回才幡然悔悟并報警。而詐騙他的假冒代運營公司,最終也被鄭州警方查處,逮捕涉案人員數百人。

  就此情況,淘寶網服務市場負責人怡辰表示,目前在淘寶上開店是完全免費的,正規淘寶代運營,絕不會以開店作為收費理由。淘寶網正完善新規嚴管有淘寶賬號的代運營公司,并積極協助全國各地公安,打擊以詐騙為目的的假冒淘寶代運營團伙。

  “美女”相邀開店小伙積蓄被騙

  “你知道嗎?我在做淘寶,月入兩三萬,我只想找個男友一起開個情侶店,未來踏實過日子。”從2013年到2016年,30出頭、一直單身在外打工的小張先后被六名假冒淘寶代運營公司的“美女”騙去六萬元的開店費,積蓄全無。而小張最終得到的是多個毫無成交量的店鋪。

  2013年8月,一直單身并急于掙錢的小張在社交軟件的興趣部落里認識了掛著美女頭像、自稱移居美國并且單身的楊某。楊某表示,她目前經營一家淘寶店,一月輕松收入數萬元。在交流中,楊某不斷暗示對小張有好感,并說她的淘寶店交給了一家代運營公司經營,效果十分好。

  孤獨而又急于掙錢的小張,很快便按楊某的安排,給假冒淘寶代運營公司繳納了初期店鋪管理費1980元。噩夢自此開始,假冒代運營公司給小張開的 淘寶店一直沒有銷量。當小張懷疑自己上當時,楊某便哄騙小張說初期做淘寶都很困難,并打來越洋電話安慰小張。在楊某的不斷暗示和安慰下,小張在一個多月的 時間里,多次給假冒代運營公司打款一萬多元。

  但最終小張等來的是“人財兩空”,假冒代運營公司給小張開的店鋪只有幾筆成交,而楊某也最終杳無音訊。對于這樣的騙局,小張卻未能吃一塹長一 智,每隔半年,就有李某、王某、張某等“美女”用同樣的方式騙走小張數千元。直到2015年5月,在被一名社交軟件女網友騙走三萬元后,小張才報警。

  數百人團伙只有一個“白富美”

  經過警方調查,小張打款的代運營公司位于鄭州。而與小張有類似經歷的也不止一人。在“鄭州淘寶加盟維權群”里,來自全國的上百被害人都被類似的 方式騙走數千元。在武漢大學讀書的小邵,同樣是在社交軟件上認識了自稱就讀青島某大學舞蹈系的女生,而小邵被騙的經歷與小張極其相似,只是小邵覺悟較早, 被騙兩千元。

  今年5月,在掌握了充分的線索后,鄭州4·21專案組指揮全市統一收網,全市34個公安分局近3000名警力,一舉端掉了鄭州的假冒淘寶代運營詐騙多個窩點。截至5月底,已抓捕主要犯罪嫌疑人數百人,發現有上萬名受害者。

  而楊某等人真實身份也被曝光。這些在社交軟件與小張、小邵相約網上開店,未來“踏實過日子”的“白富美”全部是男性。他們與小張、小邵的交流完全是按照“話術”進行,每當小張給代運營公司打入一筆錢,這些在社交軟件背后的男子便可提成40%。

  而小張接到的跨洋電話是數百人的詐騙團伙內唯一的女性通過網絡電話打來的,該女性還辦理了上百張的銀行卡,用來接收全國各地像小張一樣的受騙者 匯來的開店等款項。另外,為了防止“小張”們的后續糾纏,這些團伙通常都用“罵人軟件”來回復小張的提問,一連串“白富美”的嚴厲呵責,竟使很多“小張” 放棄了報警的念頭。

淘寶網:新規嚴管代運營公司發現欺詐立刻除名

  對于全國出現的假冒淘寶代運營詐騙案,淘寶網服務市場負責人怡辰表示,阿里巴巴正與各地警方展開合作,打擊假冒淘寶代運營。

  鄭州市公安局4·21專案組負責人表示,阿里巴巴在打擊假冒淘寶代運營方面提供了寶貴的線索和證據。這對警方的執法行動,以及對犯罪嫌疑人的定罪都起到了關鍵作用。“未來,我們會進一步與阿里巴巴在反詐騙等領域合作,打擊全國的假冒淘寶代運營詐騙案。”

  另外,鄭州的辦案民警提醒大眾:謹防陌生QQ號借用美女頭像進行各類詐騙活動。“這類案件的顯著特點是在百度做代運營的廣告,在貼吧發布各種誘導信息,在QQ群假冒美女或淘寶客服行騙。”

  另外淘寶網正逐步完善新規,加強對代運營公司的管理,包括嚴格準入制度并增加懲處機制。“凡被確認存在欺詐行為的代運營淘寶店,如收錢后未提供 服務或只做了‘開店’服務,淘寶會立刻凍結該代運營公司的淘寶賬戶,并支持商家維權,欺詐情節嚴重的我們會轉給警方介入。在準入方面,淘寶正建立一套機 制,從誠信和品質兩大方面,考察代運營公司是否符合淘寶的標準。對于不符合標準的,不會讓其入駐淘寶網服務頁面。”

  記者還獲悉,在打擊假冒淘寶代運營中,曾有地方執法部門,因搞不清假冒淘寶代運營公司與阿里的關系而沒能立案的情況。很多假冒淘寶代運營公司, 在百度或社交軟件群做推廣時,都打著淘寶官方授權的旗號,其公司名稱也多帶“淘寶”、“阿里”、“螞蟻”、“菜鳥”、“支付寶”等與阿里相關的業務名稱。

  “這一方面容易蒙騙大眾,另一方面也給阿里造成了惡劣影響。這些未經阿里授權、擅自使用阿里產品或交易平臺名稱的公司,嚴重侵犯阿里的權益。我們正考慮用法律手段追究這些公司的責任。”怡辰說。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