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北京市接連迎來大雨,各地積極參與防汛備戰。昌平區南口鎮花塔村村支書馬建林,手繪的一張防汛應急預案圖,在這個主汛期里派上了大用場。
一走進花塔村村委會會議室,就能看到墻上一張顯眼的防汛應急預案圖,上面用紅色標明了避險安置點、在強降雨時可能發生內澇的路段、搶險隊伍 名單、物資存放地點、現有居住人數等信息一應俱全。這張圖就是馬建林帶領8名村兩委干部,通過排查摸底,花費一周時間畫出來的。
“我在村里工作了20多年,經歷過幾場大雨,有應對經驗,對村里的情況也比較熟悉。”馬建林說,這張圖可以讓村民在汛情來臨時,知道聯系誰、如何避險,同時也讓應急搶險隊每人負責一片區域,做好防汛工作。
入汛前,村里召開多次防汛會議。會上,馬建林說:“今年的防汛形勢不容樂觀,需要村兩委干部、黨員和村民代表多出力。”于是,在他的帶領下,30名村兩委干部、黨員和村民代表組成了一支應急搶險隊。
大雨來了,應急搶險隊如何分工?村民去哪兒避險?怎么才能最快到達避險點?經過村兩委商議,他們將村西北的一處戲臺選定為避險安置點。“那 里地勢高,通水通電,可容納幾百人。”馬建林說,全村500多口人,通往避險安置點的道路有東、西兩條,村民多集中住在村北,距避險安置點最遠的一戶村民 僅700米。大雨來臨時,村民可沿主干路向西避險,如遇道路被淹,還有其他4條路可選擇。
“做好防汛應急預案圖后,村干部的分工更明確、更細致。不會出現汛情來臨后,只有書記指揮,其他人不知道怎么做的情況。”應急搶險隊隊員劉啟富說,為應對汛情,村里還開展了避險轉移演練,村民和應急搶險隊都對避險路線做到了心中有數。
7月24日那天,昌平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信號。馬建林已提前一天通過天氣預報獲得這一信息。他立即動員應急搶險隊做好應對措施,動員村民轉移 至避險安置點。“我們村地處大石坡流域,19日那天的大暴雨就出現在這里,不得不未雨綢繆。”馬建林說,從通知村民轉移,搶險隊員上陣,到村民全部轉移到 避險安置點,僅用了不到半個小時。